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有出息的太子
連考八股都考不贏,那還有什么資格反駁。
方繼藩道:“真正有利于國家和百姓的,既不是商賈,不是讀書人,不是匠人,而是在兒臣看來,行行出狀元,任何一個行當,只要做的好,都有巨大的貢獻,都是圣賢,就如屯田衛研究耕作,一些西山書院的學員和匠人研究機械一般,他們和讀書人相比,沒有高下之分。”
朱厚照也興沖沖徹的道:“不錯,兒臣也是這樣認為。”
弘治皇帝背著手,他聽出來了方繼藩的意思,他不禁苦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哪,許多事,說來容易,朕又怎會不知,八股取士,弊病重重,可當今天下,士紳俱都教授子弟們八股……”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和劉健等人對視了一眼。
大家明白弘治皇帝的心思。
大明朝想要穩定,就必須得有自己的統治基礎,至少現在,兩京十三省,九成九的府縣里,依舊還是這些士紳們,若是失去了這些士紳的支持,這天下還穩得住嗎?
弘治皇帝笑吟吟的道:“不過,這些學員和匠人們,朕倒是極想見一見,他們都是有功之臣啊。”
弘治皇帝說著,欣慰的看了朱厚照一眼。
此前誤會這個小子,成日膩在作坊里,別有所圖。
現在方才知道,原來……這家伙,和人鼓搗出了這么個東西,每日都在生產布匹。
“有了這樣的機器,國家何愁不興旺呢?一個作坊,便可月產十萬匹,那么若是有十個,有一百個呢?”弘治皇帝顯得很感慨:“我大明,缺的哪里是銀子,這銀子……不過是個鐵疙瘩,地里刨出來的,何況,這世面上,還有大明寶鈔和西山錢莊的銀票,都不過是一張紙而已,這張紙有沒有價值,不在于上頭印著什么,而在于,市面上,是否有這么多可以兌換之物。”
弘治皇帝道:“這樣的作坊,西山要多建……”
方繼藩搖頭:“陛下,西山……只怕不能多建。”
“嗯?”
方繼藩道:“兒臣打算和陛下成立西山機械作坊,不做布匹的買賣,而是兜售這些蒸汽紡織機,只有讓天下的商賈,意識這東西的厲害,他們覺得有利可圖,自會紛紛定制,到了那時,不需西山動手,這數百上千的作坊,也會搭建起來。”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這……也是一個好方法。不過……”
弘治皇帝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這么說來,尋常人家,往后不能再織造布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