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吐氣揚眉
如此,便如馬文升所言,五年之內,大漠算是穩了,朝廷有足夠的時間籌措著繼續對韃靼人的打擊。
“立即召歐陽志回京吧,此番他在錦州甚為辛苦,將他留在區區一個錦州,實在太委屈了他,再命遼東巡撫移駕錦州,重整錦州軍務。”
弘治皇帝說罷,才朝方繼藩看了一眼:“自然,方繼藩也是有功的。”
呼……終于還是沒有忘記自己。
方繼藩心里一暖。
劉健也頷首點頭道:“是啊,方繼藩也是有功的。”
馬文升也頷首點頭。
大家都表示了認同。
弘治皇帝隨即道:“捷報,要立即傳抄邸報,明示天下,歐陽志返京,讓他立即前來見駕,朕倒是很想見一見他。”
弘治皇帝精神抖擻,又是開懷一笑:“一個書生遠赴錦州,真是不易啊。”
一番感慨,眾臣臉上放光,劉健就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劉杰,至今還只是個秀才,可人家呢,卻已是狀元,立不世功勛了,這是何等的差距啊,好在他也并不嫉妒,只是有些感慨罷了!
錦州的十萬軍民保住了,他心里也放松下來,心情高興,忍不住的道:“這或許就是傳聞中的知行合一吧?”
知行合一四字一出,暖閣里,卻是頓時冷了場。
所有人都顯得有些忌諱了起來。
謝遷忍不住道:“劉公,你也知道知行合一?”
劉健頓時反應過來,暗暗有些惱怒起自己了,今日是怎么了,竟得意得忘了形,或許是過于對歐陽志欣賞的緣故吧!不過這新出來的學派,確實稱不上什么罪責,只是和主流思想不符罷了。
人們耳熟能詳的文字獄,其實是自滿清而始,大明朝廷更多的,只是對主流意識進行引導罷了,雖也有一些避諱,可避諱之事,皇家也盡力的會去避免,比如皇帝的名諱,于情于理而言,都不得相同,若是皇帝叫劉大,那么這個大字,便不準人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