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歐陽志的捷報
他徐徐看下去,表情卻又古怪起來,眉頭深深的皺著,可有時,卻又舒展,似乎是逐字逐句,因而看的很慢。
良久之后,弘治皇帝一臉震撼,喃喃道:“此子……真君子也……”
君……君子?
方繼藩一聽君子二字,心里就哆嗦了,腦海里不由自主的冒出了一個人物,岳……岳不群……
對于君子,方繼藩印象都不太好,比如那個完蛋的劉大夏,不也曾經號稱是弘治三君子之一嗎?
方繼藩可沒看到他像君子,世上的事,真正堅守道德的人,就決不會四處嚷嚷,可一旦四處嚷嚷,讓所有人都認為你是君子,那么只能說明這樣的人會來事,一個會來事的人,算是真君子嗎?
這樣說來,我方繼藩才是真君子啊,只是我心里苦,心中的道德和正義感,秘而不宣,不為外人所知罷了,誰有見過我方繼藩逢人就說自己仁義道德嗎?沒有!
此時,劉健下意識的道:“陛下,這奏疏之中……”
弘治皇帝這才猛地抬眼,道:“奏疏之中,列舉了許多人的功績,從指揮何巖、巡按李善,再到中官劉寶以降,幾乎這錦州,他歐陽志能叫得上名的人,統統都被歐陽志列入其中,唯一沒有列入的,恰是他歐陽志,反而他還反省了自己在堅壁清野時害死了十三名百姓的事,這不是報捷的奏疏,這是一份請罪的奏疏啊?!?br/>
請……罪……
眾人面面相覷。
方繼藩第一個反應就是……老實人。
劉健搖搖頭,苦笑道:“真是個忠厚的人啊,倘若不是何巖等人的密奏,或許在陛下和老臣等人的心里,單憑這份奏疏,他歐陽志不但無功,反而有過了?!?br/>
馬文升也是君子,和劉大夏一樣,都屬于弘治三君子之一。
他突然發現,劉大夏沒了,這弘治三君子變成了二君子,二這個詞,聽著……總有點怪怪的,現在似乎,一個冉冉的君子騰騰而起。
他不禁也甚感欣慰地道:“何巖的奏疏是直接發往兵部的,事先肯定沒有必要和歐陽志言明,這歐陽志不肯彰顯自己的功勞,大功當前,卻能克制自己,反省自己的過失,臣不及他?!?br/>
謝遷亦感慨道:“此等忠厚之人,老夫已是許多年不曾見過了,反是爭權奪利的小人見得多了,這歐陽志的德行,老臣佩服。”
李東陽則是若有所思地道:“臣倒是想起一件事,就在韃靼人襲擊錦州之前,歐陽志也上過一份奏疏,當時他人微言輕,臣雖然看過之后直接擬了票,呈送入宮,可能陛下也沒在意,直接就送去司禮監束之高閣了,這份奏疏,若是臣記得沒錯的話,也是請罪,說這堅壁清野之事,他愿一力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