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君憂臣辱之時
他陡然想到,弘治皇帝駕崩是在弘治十八年,不過到了弘治十六年,身體就已開始虛弱了,史料之中,弘治皇帝在十六年開始,便極少召見大臣,當時人們猜測,是不是弘治皇帝到了晚年,是否開始沉湎于宮中的某些不可描述的娛樂,開始松懈。
這些流言蜚語,其實是可以理解,皇帝突然就不見外臣了,一般的事務,也都交給別人去處理,而且,弘治皇帝現在三十多歲而已,正在盛年,怎么就突然如此了呢。
等到弘治十七年之后,人們才意識到,皇帝身體欠佳,至十八年,駕崩,這兩年的時間,弘治皇帝幾乎都在病中度過。
方繼藩聽聞到龍體欠佳的消息,于是便請求覲見。
不過沒有得到宮中的準許,命他好生協助太子,署理鎮國府事務。
沒辦法,方繼藩只好找了歐陽志,歐陽志乃是伴駕的待詔翰林,此時陛下身體不好,他也需時刻陪伴在陛下身上,同時,隨時記錄陛下的言行舉止,作為翰林院修撰實錄之用。
歐陽志凝視著恩師,朝方繼藩點點頭:“是,恩師,陛下近來,身體都有些不好,勉強能視事,平時都是疲憊不堪,太子殿下與公主殿下,而今都伴在帝側,太醫們用了許多藥,也沒見好。”
方繼藩不由唏噓:“陛下的病,是何癥狀?”
“腹中脹痛,微熱,全無食欲……”歐陽志沉默了片刻:“御醫的診斷,各有不同,有人說染了風寒,也有人說,乃天釣癥,更有人說……陛下……腎……”
“腎虧?”
方繼藩倒吸了一口涼氣,這還了得。
陛下才一個妻子而已,又沒有嬪妃,這樣都能腎不好?
不過,從歐陽志的描述來看,怎么聽著……這像是……像是……闌尾炎呢?
確實許多癥狀都對的上,方繼藩也不敢確定。
倘若是闌尾炎,這就有點懵逼了,在這個時代,闌尾炎被稱之為‘天釣癥’或者是‘腸癱’,總而言之,這玩意可能在后世是小病,一般得了這個病,醫生都會輕描淡寫的來一句‘割了吧,割了就不疼了’。
可是在這個時代,人們根本沒法割這玩意兒,這不割,留在腹中,便只能一直任其潰爛脹濃,引發各種可怕的疾病,至死方休。
這幾乎已形同于是絕癥了,只能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