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一舉成名天下知
他是個經驗豐富之人,可在這個過程中,到底如何去描述,如何去定義,他卻不知所以然。
每一個經商之人,都是遵循著前人的經驗,去買貨和賣貨,去進行交換,可在這部書里,陳新所看到的……是一種詮釋。
這既是對市場經濟的肯定,也將商賈的地位,推到了一個新的地步。
國家需要士人,也需要商賈。
當然,書中并沒有推翻市農工商的地位,只是隱晦的提及到,商賈對于國家的重要。
陳新眼睛一亮……
他看著看著……竟是突然之間,覺得自己的眼睛,竟有些模糊,眼眶里,淚水竟在打轉。
他身軀顫抖著,竟有一種奇妙的感覺。
這個世上,竟有人……肯為自己發出聲音。
既詮釋了貿易和商業的行為,對其下了定義,并且,凸顯了商賈的作用,同時,對于商賈的行為,做出了肯定。
這可是數百年來的頭一遭啊。
歷來商賈低賤,自儒家興盛,便采取抑制商賈的政策,而到了大明開國,商賈的地位……已至最低,甚至在許多人眼里,已經和胥民沒有任何的分別。
這種赤裸裸的歧視,使商賈總是提心吊膽,所謂破家縣令,其實并非是針對于士紳的,士紳從不畏懼地方父母官,這本身,所針對的,乃是商賈階層,只需有風吹草動,尋了一個由頭,無論你有多少財富,便可教你家破人亡。
固然……商賈有貪婪的一面,為了牟利,傷天害理之事,也是不少。
可這世上,更多的,卻是如陳新這般,庸庸碌碌,借貨物買賣,并不敢去違法犯禁的尋常商賈。
貪婪牟利,本就是人的本能。
那些士紳們,難道不貪婪牟利?莫非只因為他們讀了圣賢書,他們開口幾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便真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君子?倘若如此,這天下,如此多的流民,是怎么產生的,還不是這些滿口仁義道德,這些自稱自己是天之驕子之人,侵占了庶民的田地,在貪婪的驅使之下,瘋狂的掠奪和侵占著百姓們的田地,最終,無數百姓,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最終,直接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