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九章:賞賜
弘治皇帝也為此有些傷腦筋:“還是如以往一樣,安置韃靼軍民,挖掘礦產,令他們圈養牛羊?諸卿,今日,大明已至盛極之勢,越是如此,朕越是擔憂哪,朕站的越高,越覺得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這馬上得來的天下容易,可要下馬治天下,方才是最難的事。內閣……擬出一個章程來吧,擬定章程之前,先進行廷議,此后,進行部議,待擬定好章程,送至朕這里來。”
這等大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
弘治皇帝沒有刻意定下調子,先進行大規模的廷議討論,看看百官之中,有沒有可以切實事情的良方,之后,再縮小討論范圍,進行部議,這個部議,是內閣召各部的部堂,進行更具體的討論。最后,內閣出了結果,再和皇帝進行磋商。
這是最穩妥的法子了。
這時,方繼藩道:“陛下,兒臣有一言。”
弘治皇帝看向方繼藩:“嗯?”
他面帶微笑,看著方繼藩,就像看著自己的兒子,當然,這個不是親的。
不得不說,方繼藩是個真正忠厚的人,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左膀右臂這樣簡單。
方繼藩道:“漠北諸部,如西伯利亞等部,卻不知陛下,為何他們要南下,投奔我大明。”
弘治皇帝皺眉:“朕聽說,那大漠極北之地,人煙稀少,甚是苦頓,又聽西伯利亞諸部的人言,是因為有號稱羅斯國,他們與之常年征戰,屢戰屢敗,不得不南下,來我大明,尋求庇護。”
方繼藩微微笑道:“陛下,想要將這大漠的礦產,挖掘出來,不但要開礦,要人力,還要有運輸,有交通,人越聚越多,就難免,會出現市集,會有許多的商賈,甚至,為了供應這里的所需,還會有大大小小的作坊,這大漠之地,何其的廣闊,可是……陛下既已聽說,羅斯人不斷的西進,他們進一分,漠北諸部,就要退一分,卻不知……何時是一個頭。”
弘治皇帝皺眉。
他明白了方繼藩的意思。
讓蒙古和諸部以及女真諸部,來開礦可以,來養牛羊也罷,可是,將來呢?
既然要制定政策,就必須思慮的長遠,若只看眼前,那么……這政策,也就沒有意義了。
方繼藩笑吟吟的道:“陛下,大漠,土地廣闊,正因為廣闊,才會給予無數部族棲息的空間,因而,先是匈奴崛起,而后又是五胡,此后是鮮卑人脫穎而出,又是突厥,接著,是女真,是契丹,是蒙古。若只是保守的執行休養生息之策,五十年之內,固然大明在北方,永不會有外患,可一旦時間一久,遲早,我們會面對新的敵人,我們的敵人,可能會越來越強大,他們會如跗骨之蛆一般,不斷的腐蝕和吞噬我大明在北方的基業,所以……臣的建言是……向西……”
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