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九章:賞賜
事……是好事,說吧,誰給錢吧。
方繼藩鄙視他們。
弘治皇帝道:“此事,從長計議吧。當然,繼藩之言,也是老成謀國嘛,嗯……朕有些乏了,諸卿,且下去休息。”
謝遷等人松了口氣,他們倒是真怕陛下聽了方繼藩的鼓動。
說實話,就算是內帑出銀子,他們也舍不得。
在百官們心里,家國天下,皇帝家的錢,不就是國家的錢嗎?大家可從來沒有將皇帝當外人,以后用錢的地方多的是呢,可不能讓方繼藩,將內帑的銀子,統統給花干凈了。
不然,以后怎么變著法子,向陛下討錢?
謝遷等人拱手告退。
朱厚照,方繼藩、王守仁、劉瑾,還是被留了下來。
很快,蕭敬取來了禮官所草寫的‘召蒙古女真諸部注’,這玩意,可都是有章程的,在國家的重要場合,皇帝說了什么,做了什么,都需有專門的官員進行記錄,而這些記錄的內容,往往需要送去翰林文史館,最后,添加進皇帝的實錄之中,成為第一手的史料。
歷朝歷代的天子,都重史,因為歷史所代表的,乃是先人們的經驗,這也是無數人,想要削尖了腦袋,想要青史留名的原因。
弘治皇帝看著這記錄,真是熱血沸騰,良久,他抬起頭來,看向了王守仁:“王卿家,真是大功之臣啊。”
王守仁不善于言辭。
這一點……方繼藩也很無奈。
一個人思考的多了,難免情商比較低。
否則,歷史上的王守仁,又何至于,有如此才華,卻非但沒有獲得皇帝的賞識,反而處處被人壓制呢,以他這爆表的文武之才,混入內閣,還不是信手捏來的事。
方繼藩不等王守仁回答,忙笑道:“陛下,兒臣這門生,也沒什么功勞,陛下太過獎了,我看,隨便賞他一個公爵,或給他一個尚書,也就足夠了,再多,他也承受不起,畢竟,他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