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發大財了
說到此,周坦之卻是失魂落魄的喃喃念道:“不對。”
王鰲皺眉,看著周坦之:“什么?”
周坦之一臉認真的道:“恩師,養豬之道,在于用最廉價的飼料,最少的人力,最輕松的辦法,去養更多的豬,是嗎?”
王鰲看著周坦之,覺得這家伙,著了魔。
周坦之則是打起精神:“路漫漫兮修遠矣,吾將上下求索,天下的道理,終究是互通的,明白了這個道的目的,那么就該知道,如何朝著這個方向而行,這些日子,這個念頭,一直都盤桓在學生的腦海,學生以為,眼下三十多頭豬,仍遠遠不夠,該再進數十頭豬來,唯有如此,方可嘗試如何在人力,飼養之間,尋求出諸多的可能。”
王鰲一聽,也精神一振,他本是個較真的人:“不錯,是這個道理,人力有窮盡,可人力又無窮盡,人若不明理,則有窮盡,區區一人,血肉之軀,何足道哉。可若是明理,這人力便無窮盡也,何也,君子謀時而動,順勢而為,天亦無所用其伎矣。”
周坦之明白王鰲的意思了,只有懂得‘道’的人,才能順著自然的天命而行事,不要去違背這些規律,熟悉和掌握這些規律之中,哪怕是天意弄人,也可逆境而行。
這便是自己和普通人之間的區別,當然……一切的前提在于,他需掌握這個自然之理,又如何順勢而行,恩師口中的‘道’,說出去可能讓人笑話,因為……這是養豬之道。
周坦之卻猶如想通了一些了不得東西,摩拳擦掌道:“試一試就知道。”
于是,立即又去采購了數十頭子豬來。
如此,方三十六藩,便又多了三十五個弟弟,已排至七十一藩了。
周坦之索性躲在豬圈里,成日琢磨著它們的習性。
但凡有任何發現,立即記錄在冊,想盡辦法,改進了食槽,免使子豬們奪食。
又一再更改食料。
可就在第十一日,是他最傷心的日子,方十七藩死了。
方十七藩生前,總是搶不過自己的兄弟姐妹,歷來瘦骨嶙嶙,且極易暴躁,周坦之本是最欣賞它的,因為周坦之覺得,方十七藩和其他的兄弟姐妹們不同,它是一頭偶爾能動腦子思考的豬,不似其他的豬,只知道吃吃吃,周坦之許多次,看著方十七藩孤零零的站在豬圈的角落,發出低聲的哼哼,仿佛帶著憂郁,直到它越發的消瘦,最終,它終于過完了短暫的一生,死的夜里,它如往常一樣沒有睡熟,發出了哼哼哼的聲音,等到周坦之聽到了動靜,和衣趿鞋而起,持著蠟燭到了豬圈時,它已是氣若游絲。
周坦之悲從心來,卻也是回天乏術。
在和恩師二人請了殺豬匠處理掉方十七藩,然后提著豬肉回了豬舍,周坦之和恩師相對而坐,吃著這一鍋肥美的豬肉的時候,二人的嘴巴,都吧唧吧唧的發出了格外引人食欲的咀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