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大局已定
周堂生和其他諸生聽到此處,心里一句臥槽……怎么的,還要挖我們祖墳?
可心里瞬間閃過的憤怒,隨即又煙消云散。
因為他們想到了下一個問題,挖你祖墳又如何,哪怕是挫骨揚灰又如何?
他臉色慘然,今日不遷居,不知是什么后果……偏偏……皇帝卻還是沒有將他們置之死地,畢竟……還是給他們留了一條后路的,至少還可去呂宋,在那里,雖不知什么光景,可至少……還有田地,還能過日子!
尋常的百姓,若是遭了無妄之災,便要餓肚子,活不下去了,就要反。
可士紳不一樣,他們家大業大,他們憑什么反?
此時,弘治皇帝又道:“呂宋田地與江南田地的丈量,需加緊一些,依著朕看,先將人送去呂宋吧,讓他們先熟悉一下環境,否則一無所知,將來如何經營家業?自然……諸紳的家眷諸多,水師這里自是要鼎力協助,還好呂宋不遠,想來也不會有什么大礙,都能平平安安,這是最好不過的。”
弘治皇帝面上露出了溫和之色。
他只求目的。
只要目的達到,弘治皇帝本就是溫良的秉性,自然也就一切好說了。
他透出淡淡的笑容,繼續道:“沿途的花銷,動用朕的內帑吧,他們舉家遷徙,料來也是不易,還需下旨,他們初來乍到,等到了呂宋之后,呂宋總兵官徐鵬舉,需好生將他們安置,呂宋可能不太平,需加派人手,嚴加看護。”
弘治皇帝雖是吩咐了不少安排,可周堂生人等,此刻卻是萬念俱焚了。
方繼藩一一記下,忍不住插嘴:“陛下宅心仁厚,仁義無雙,諸紳對陛下,想來定是感激涕零,哪怕他們將來去了呂宋,也知陛下心里掛念著他們哪。”
弘治皇帝便微笑道:“都是朕的子民,不分彼此,朕豈能厚此薄彼,何況讓他們去呂宋,其一,這呂宋確實是不可多得的魚米之鄉。這其二,也是為了我大明的百年基業。這是利國利民之舉,噢,繼藩,這江南諸紳的黃冊,何在?”
方繼藩打起精神:“陛下,你說巧不巧,兒臣恰好帶在身上。”
周堂生:“……”
周堂生本還覺得,應該在此時努力的掙扎一番,至少該痛哭流涕的曉以利害,或是求饒一番,總該再爭取一下吧。
可聽到這一句你說巧不巧,讀過書的他,便明白,一切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