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吾皇萬歲
事出反常必為妖!
王金元則是一旁傻樂道:“還不是因為四海商行,這兩京十四省,還有各個都司,百姓們大抵都能吃飽了,人吃飽了,就想吃的好了。很多人就愛吃一些甜點,用一些香料。從前是吃飽,現在越來越多人講究吃好,因而對食堂和香料的需求極大,四海商行現在自大明出口最多的貨物是茶葉、絲綢和瓷器,還有諸多鐵器,可輸入我大明的,卻多是香料、木材和食糖,尤其是食糖,運來多少,商賈們便爭相采購,那些士紳在呂宋,地里都產糖和香料,一方面,爪哇那邊也產,葡萄牙人沒有禁絕和四海商行的貿易,這爪哇的糖業,便成了呂宋蔗糖的心腹大患,另一方面,若是大明拿下了呂宋,他們可趁勢兼并土地,既消滅了競爭對手,又增加了自己的產量,這……不是一舉兩得。”
聽了王金元突然道出來的一堆信息,方繼藩倒吸一口涼氣。
這群在江南的狗,到了呂宋,居然變成了狼。
可細細思量,什么禮義廉恥啊,這些讀書人,有幾個不是歷來享受著功名帶來的好處,靠著盤剝佃農為生的?一群這樣的人,成日喊著禮義廉恥,這不是可笑嗎?
想當初,這群儒生們,可都是剛的不得了的人,戰國的時候,他們四處依附于君主,開疆拓土,到了秦漢的時候,公羊學灌輸著復仇思想,無數的儒生,為大漢帝國的擴張出謀劃策,甚至還有親自操刀的。
現在細細思來,宋明之儒和秦漢之儒的區別,并不在于他們學習的方法出現了問題。
根本原因就在于,秦漢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中原王朝,疆域還未到全盛之時,附近還有許多異族,占據了肥沃的土地,對于儒生們而言,他們所仰賴的就是土地,帝國的疆土越是廣闊,對于他們而言,越是有利,于是,他們不斷的實踐著大一統和復仇的思想,為帝國奪取百越,奪取河套,奪取關外遼東之土而前仆后繼。
可到了后來,中原王朝能用于耕種的疆土,已至極限,以至于儒生們開始察覺到,這般四處征戰,非但對于他們沒有好處,反而有了壞處。
因為西邊,是高原,不毛之地,北面,是荒蕪的草場,地里種不出多少糧食,南面,是十萬大山,而向東,是汪洋大海。
能種上莊稼的地方,統統都種了,朝廷對異族的征伐,再也帶不來任何經濟上的利益,也帶不來可供耕種的土地,反而因為需要大量的錢糧供給軍需,加重了稅賦。不只如此,因為連年的征戰,士紳們發現,大量的壯丁,不得不走上前線,而可供他們驅使的佃農,卻是日益稀少。
這顯然是虧本的買賣。
久而久之,公羊學開始逐漸被拋棄,儒生們開始理性的選擇了新的學問,不再崇尚征戰,也不再對任何戰爭有興趣,他們更向往安定,失去了進取之心。
大環境,是會改變一群人的。
而如今,當這群狗東西,發現原來征戰,竟可以帶來如此巨大的收益時,此時……心態自然而然也就會產生變化。
當然,讀書人就是讀書人啊。
普通人若是改變了思維,大抵還曉得臉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