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下西洋
作為侍學,當然不可能親力親為,這些事,便交給了下頭的庶吉士們去做。
可徐經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多處的錯誤。
徐家乃是江南世家,其祖上最顯赫的功績,就是在蒙古人南下時,大量的搜集了宋時諸多天文地理的資料,而這些在經歷了禍亂之后,許多寶貴的資料早已失傳。
即便還留存的古籍,其實也并沒有太多人在乎,因為這一大批從宋、元兩代兵荒馬亂中幸存下來的古文獻。涉及的多是天文、地理、游記之類的著作,而今八股取士,四書五經讀著都不嫌夠,誰會關心這些。
這些寶貴的資料,乃徐家的傳家之寶,歷經了徐家數代人的研究,徐經自小便開始接觸,對這天文地理,堪稱精通無比。
宋朝的時候,在當時的福建等沿海之地,有大量的宋朝商船前往西洋,甚至更遠的地方進行海洋貿易,不少私商都將海外的所見所聞記錄了下來。而到了元朝,蒙古人為了制衡為數眾多的漢人,因而對南方漢人,采取歧視的政策,反而大規模的任用大食人,因而那時候,大量的大食人開始在福建一帶聚居,同時,海洋的貿易開始愈發的頻繁。
這些,也統統都被記錄了下來。
無數的記錄,在明初時,經歷了戰亂之后,天下大定,人心思安,洪武皇帝開科舉,士人們開始鉆心研究八股之后,這些流傳下來的資料已經沒有人去研究了。
可是徐家數代卻依舊為此而努力,他們四處搜集古籍,詳實了大量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的資料,并且以此為基礎進行研究,徐家最高大建筑,既不是家里的宗祠,也不是前堂,而是徐經曾祖父所營建的‘萬卷樓’,在這萬卷樓里,他們不斷的整理資料,將各種宋元時的資料相互來印證,將無數的古籍進行了整理。
因而,徐經作為徐家的后代,本就自幼聰明,早就在父祖們的熏陶之下,自幼開始瀏覽大量的古籍資料,記下了無數的古籍,甚至是當時泉州大批大食人自海外帶出來的文獻。
他指出了下西洋的資料中,某些島嶼所標注的錯誤,結果……當然是他人微言輕,沒人搭理他了。
可徐經卻是急了,他自覺得自己是對的,因而堅持己見,最后才和侍學發生了沖突。
次日傍晚,徐經下了值便回方府。
他在翰林院里,過的很不愉快。
畢竟原本圓滑變通的他,突然鬧了這么一出,雖然沒有遭到大的處分,可其他的翰林,多少對他冷淡了。
到了前堂,勉強地擠出了笑容,像往常一樣,抹一抹自己的前額,捋去了額前的亂發,又故作是風流倜儻的樣子,可剛進去,便見恩師陰沉著臉,坐在了前堂。
“學生……見過恩師。”徐經連忙上前,笑吟吟地行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