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第三大神器出世
米魯道:“這幾年,安南大雨成災,流民無數。安南國王名為大明臣子,可他們在西洋,卻以安南皇帝自居,并自改動年號歷法,這些,你是知道的吧?”
方繼藩搖搖頭。
不過,私自改動年號和歷法可不是好事。
在這個時期,這已形同于叛亂了。
譬如朝鮮國,向大明稱臣,因而他們的年號,也是和大明相同的,大明是弘治十四年,朝鮮國所沿用的年號也是弘治十四年。朝鮮國的一切詔書,以及官方的公文往來,都采用弘治的年號。
乃至于到了明朝滅亡之后,朝鮮李朝依舊視滿清為犬羊夷狄,私下稱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除對滿清的公文賀表之外,一切內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廟、文廟祭享祝文,仍用崇禎年號。官方如此,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書寫崇禎年號,以至竟然有“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
安南的做法,頗有點兒像朝鮮國對待滿清的態度,除了對滿清的公文賀表之外,用的乃是弘治年號,而私下里,卻關起門來,自己做了皇帝。
這等事,想來朝中不是沒有人知道,只不過……有了當年文皇帝征安南的前車之鑒,引而不發罷了。
米魯道:“方家的先祖,當初便曾入安南,為文皇帝征討,最終卻是鎩羽而歸。而今這安南國陽奉陰違,在貴州邊鎮的州縣也與我們摩擦不斷,其國災害連年,百姓亦是困苦。你的父親極力推廣紅薯和土豆,就是在為那一刻做準備的。”
方繼藩不得不感慨,自己的爹,還是很有幾分雄心壯志的啊。
米魯道:“此番我來京,便是代你得父親給你傳句話,有些話,在書信里不便說。安南國,遲早要釀生沖突,上次你的書信里說是有一部兵書專是操練水兵,因而請你帶去。”
方繼藩道:“這是區區小事,我過幾日便命人送去。”
老爹對自己還是很信任的。
方繼藩想了想又道:“你的身份有些不同,明日要入宮,極有可能見到陛下,陛下對你尚有疑慮……”
米魯則是信心滿滿的微笑道:“這都不妨事,我自會料理。”
這口氣,竟有男子的豪氣。
…………
方繼藩的心里一直在想著安南的事,老方家……是有歷史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