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章:貴人多忘事
倭使大內義言聽得大明皇帝召喚,也是一頭霧水,他就住在新城新建的鴻盧寺,匆匆來見。
而今,倭國已經內亂,不過現在掌握了京都的,并且操控幕府的,卻是以貿易而聞名倭國的周防大名大內義興。
大內義言,便是大內義言的族弟,對于崛起的大內義興而言,控制了海貿,尤其是與大明的朝貢貿易,就形同于源源不斷的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對于朝貢,他極是上心,這才讓自己的兄弟,作為倭國的使者,駐于大明。
大內義言在此,交了許多朋友,對于大明內部的事務,早已一清二楚,大明的新城,似乎讓他看到了曙光。
若是倭國,也能有一座新城,這該多好。
他去信給自己兄弟,將這新城的方法,告訴義興,義興聽罷,似乎也極有興趣,想要效仿,在倭國,調度了大量的資源,欲效中國,以圖自強。
“見過皇帝陛下。”大內義言拜下,行禮。
弘治皇帝頷首:“今聞倭寇,死灰復燃,此事,卿有耳聞嗎?”
大內義言,不只是新城的支持者,而且他發現,大明的錢莊,甚至是大明期刊中,許多奇思妙想,似乎都妙用無窮,因而,他對漢學,不斷的深入研究,甚至他還打算,親自翻譯一些最時新的新學,輸送倭國,這語言,自是不在話下,他忙道:“聽說過。這都是敝國的一些窮寇,不肯臣服,因而下海……”
弘治皇帝對此很不滿意,皺眉道:“他們劫掠來的財物,莫非是在荒島中銷贓?若爾國無內應,沒有人供他們銷去贓貨,那么……他們劫掠,只為了搶掠糧食?依著朕看,倭寇的根源,非只是一些流浪的武人而已,而在于,倭國不能協助,將其趕盡殺絕!”
“這……”大內義言便道:“我會稟明家主……不,會稟明國主。”
弘治皇帝顯得不耐煩:“倘使倭國不予協助,朕只好減少朝貢了。”
大內乃是靠海貿立足的周防城起家,這與大明的貿易,固然緊要,可這朝貢貿易的成果,雖是大內氏占了大頭,其他倭國內部的強權,卻也需利益均沾。而周防城的所謂貿易,其本質,就是靠許多倭人集團劫掠來的寶貨,進行銷贓而已,海外的貿易,一個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可實際上,汪洋之上,誰會守什么規矩,更多的卻是打著買賣的招牌,暗地里卻是藏著刀,你給我貨,我殺你全家而已。
一旦打擊倭寇,這還了得,這立足于海貿的大內家,就算是徹底失去了一項財源了。
他支支吾吾道:“請陛下明鑒,這實與我們不相干,這都是流浪的浪人為所,至于他們是否在倭國國內暗中銷貨,那也定是行動隱秘,國主就算要查,給陛下一個交代,怕也需一年半載……不,甚至可能需三五年……才能有結果。”
弘治皇帝臉色鐵青,當著使者的面,卻也沒說什么,只一揮手:“朕知道了,卿告退吧。”
大內義言抹了抹汗,忙是告退。
出了奉天殿,他心里忍不住想,此事,必須趕緊告訴自己的族兄,不過……只要咬死了,倭國管禁不住倭寇,想來……大明也不至撕破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