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龍禪唱
聽他們言語,眾僧茫茫然不知其所云,覺心也是似懂而非懂。
小安若有所思,不時低頭苦思冥想,那往往只要片刻功夫,便抬頭繼續言說。
寂光禪師那形容枯槁的面容上,喜色越來越濃,數年前一見,只是定下師傅名分,并未有太多交流,今日本有意考較指點她一二,諸般辯難,無一能夠難住她。
她于佛學獨辟蹊徑,自有一番領悟。雖然理解大都還有些淺薄。但有時偶發妙語,卻會讓他感覺是在同一位前輩相談。
而這所謂的“淺薄”,也是與他這精修佛法數百年的菩提院首座相比,在天龍禪院的內門弟子中,怕無一人能與之比擬,心中唯有贊嘆不已。
《朱顏白骨道》并非簡單的修行功法,更蘊含著一位佛門大能一生心血,相當于有一位菩薩做老師,于這浩瀚如海的佛經中,給她指出了一條道路。她以此為根基,廣涉佛法經書,再反過頭來修行《朱顏白骨道》,二者相輔相成,循序漸進。
與寂光禪師一番論發,亦覺得頗有收獲。不過這菩薩到底是白骨菩薩,所以,小安并不會真的將心中得到的領悟,告知于寂光禪師,否則他就不是嘉許贊賞,而是勃然大怒,直接施雷霆手段,滅了這個毀佛謗佛的逆徒。
小安大半心神并不在論法,而在念著李青山的安危,但她向來是面無表情,言語反應機敏,就連寂光禪師都沒有察覺,他若知道小安只是分出兩三分心思來應付他,不知會作何相反,是憤怒不滿,亦或是更加驚喜。
小安黝黑的瞳仁,古井不波,透過這雙眼眸,這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是一種仿佛透明的黑白顏色。濃郁的檀香,輕薄而無味。寂光禪師嘴唇開合,口中吐出的精妙佛法,過耳即忘。晨鐘暮鼓也飄渺而遙遠。
這并非是她五官六識不夠靈敏,而是一種近乎佛家所云的無色無相的境界。尋常佛門弟子,面壁三年,能有這剎那感受,便可大徹大悟,修為大進,她卻時刻處于此中境界中。
咚!
一聲巨響,傳入小安的耳中,她驚喜的回過頭去,李青山踏入大雄寶殿中,與周圍的景物不同,他有著極為鮮明的色彩,古銅色的肌膚,炯炯有神的眼睛,響亮的笑聲打破沉寂。
李青山走到小安身旁,深深一拜:“在下李青山,拜見寂光禪師,小安得遇名師,今日一見禪師寶相莊嚴,果然是名不虛傳。”
寂光禪師沒有看李青山一眼,仿佛根本沒有這號人物,眼中只有小安存在。身為天龍禪院的菩提院首座,即便是放在渡過二次天劫的修行者中,他可算得上實力高強。
不過此舉倒不是輕視李青山這個筑基修士,而是其稟性如此,他遇到小安之前,他已修持了二十年閉口禪。
這閉口禪在禪宗中極為有名,意在放下言語執著。不過天龍禪院中傳聞,他修閉口禪根本不是為了修行,只是單純的不愿開口說話,浪費時間與人講經說法。
來者半日,同小安說的話,快要比在天龍禪院中十年都多,若讓菩提院的弟子知道,定驚訝的合不攏嘴吧,懷疑自己的師傅是不是被人假冒了。
不過很顯然,寂光禪師對于貿然闖入的李青山,并不是很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