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朝野巨震
哪怕他為了證明我爹是我爹的問題,一頓棍子打飛了很多文官的屁股。
哪怕他拒絕上朝面對讓他厭惡的官員,只躲在西苑里見幾個自己愿意見或不得不見的大臣。
哪怕是尊崇道家,以皇帝至尊身穿道袍,手拿拂塵,頭戴香葉冠,蒲團不離身。
但他真的從沒有想過,動搖儒家在王朝中的主體地位,因為他也是從小就被灌輸,儒家當官,這事兒是天經地義的。
可聽完錦衣衛們傳過來的辯論實況轉播,嘉靖忽然覺得很奇怪:為啥儒家當官,掌控朝堂,這事兒就是天經地義的呢?
因為我堂兄是這么做的?因為我大伯是這么做的?因為我爺爺是這么做的?因為歷朝歷代都是這么做的?
那又如何,師弟說得對呀,儒家和諸子百家一樣,都是有優點有缺點的,這不是很明顯嗎?
就從他們不讓我認爹這一點上看,明顯就是錯的呀!所以為啥必須獨尊儒家呢?
看師弟建立的國坊,提拔的技科官員,在這幾次大戰之中表現很突出啊。能造槍炮也能掙錢啊!
諸子百家,各有長短,擇其善者而用之,擇其不善而滅之,這才是正確的態度吧!
當然,作為皇帝,嘉靖還是冷靜地思考了一下,儒家在保持王朝穩定方面的作用,這個依舊是他最關心的內容。
所以嘉靖召來了徐階和蕭風,決定深入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為自己的下一步決斷做準備。
徐階自從高臺論道之后,就知道大事不妙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以有備打無備,聯合了章大儒之力,竟然仍會在論道中吃虧。
本來他是想通過高臺論道,創造一次看似非官方,其實有官方背景的論壇,借用輿論來打壓蕭風的氣焰。
一方面延阻他出征日本,達到權臣巔峰的腳步;另一方面穩定儒家不斷下降的趨勢,重新掌控朝堂。
但沒想到,一招棋錯,滿盤皆輸。現在儒家地位不但沒能穩固住,反而還開始加速下滑了。
根據禮部在各地的采樣調查,目前讀書人已經出現了分化,還在安心讀四書五經的,至少下降了兩成!
而這兩成讀書人,或轉而研究兵法,或轉而研究技科,或轉而研究種地養豬……
反正條條大路通羅馬,大家自然不會再死守著一條獨木橋了,何況這條獨木橋還是發生踩踏事故最多的路。
所以當嘉靖提出自己的問題時,徐階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并準備了最有效的答案。
嘉靖的問題是:如何讓各種人才更好地為大明所用呢?是否需要調整朝堂官員結構,是否會導致天下動蕩。
“萬歲,儒學為體,雜學為用,此為天下穩定之根本。為何呢?因為只有儒家強調忠君,其他雜家并無此念啊!”
這就是歷朝歷代的讀書人,總能夠讓儒家轉危為安的原因所在,畢竟在忠君這方面,儒家是最講究的。
徐階看嘉靖在沉吟,趕緊加把火:“萬歲,臣知道萬歲心思,必是受了萬柳書院高臺論道的影響。
蕭大人素有急智,這一點所有人都望塵莫及,所以臣與章臺柳論道失利,并不能說明蕭大人就是對的。
何況就算蕭大人其他方面說得都對,百家平等縱有千般好處,卻終有一點致命壞處,那就是百家之中,唯有儒家最忠君。
儒家在主位,則君王在主位,儒家一旦淪為百家之一,則整個朝堂,都將不復以君王為先,朝綱不在,社稷不存啊!”
嘉靖看了蕭風一眼,蕭風淡然微笑著,并不說話,因為他知道,徐階一定還有后手兒呢。
果然,見蕭風未反駁,徐階也只好繼續往下演獨角戲。他調動自己的情緒,悲憤地看著嘉靖,就好像大明的皇位也有徐家一份似的。
“萬歲,諸子百家中,道家尊神尊仙,對人間帝王并無大的尊敬。而且以天道為尊,輕視君臣之道。
故而萬歲以道家修行自身,固然可延年益壽,羽化升仙,但道門中人見萬歲不行跪拜之禮,百姓見之,作何感想?
若非儒家以忠君之心壓制,百姓必然會敬神仙超過敬皇帝,求神仙多過求朝廷,則皇權必然衰落啊。”
嘉靖皺皺眉頭,沒有說什么,心里也知道徐階說得有道理。一旦百姓信神仙超過信朝廷,就容易被邪教挑唆,危及皇權。
“萬歲,墨家動輒聲稱俠義,要求兼愛非攻。可他們的俠義是按照他們心中標準所定的,并非按朝廷法度所定。
俠以武犯禁,墨家從頭到尾都沒有過忠君的心,他們把自己看成是正義的使者,也是皇權的最大威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