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神童非虛
徐璠頓時語塞,天地良心,他家要說幾十萬兩銀子,那還是拿得出來的,一百四十萬兩現銀,那是真沒有。
就是有,也不敢說有啊。他家最掙錢的來源,是這些年在海上走私所得。可這個收入同樣是見不得光的呀!
“海大人,我徐家世代居住在松江府,一代代的積累,頗有財富。而且我家祖上蓋房子時還曾挖出過金子……”
徐璠用的這一招,是當時官員解釋不明財產時最常用的一招,那就是我家祖上有德,挖到寶了!
挖寶的方式不拘一格,在不同版本的故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蓋房子,其次是挖井,再離奇一點的就是上天賞賜。
例如某人據說很孝順,但是家境貧寒,然后忽然有一天就在家里的菜園子里挖出了兩大壇金子!
而且這壇子上還寫著字:這是上天獎賞某孝子的,官府不能搶,盜匪不可奪,否則統統倒霉死全家!
在《聊齋》《子不語》這一類的故事中,都出現過類似的故事,蕭風小時候看書,還曾經傻乎乎的感動過。
后來這類故事看得多了,蕭風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凡是得到上天賞賜的孝子,后來都高中了,都當官了。
然后蕭風就覺得這個故事的時間順序可能有點問題,就是這往往是這位孝子當官后寫的回憶錄,或者是其后人對別人說的,然后被小說家記載了下來。
那以后蕭風就不瞎感動了,而是深深的感受到,不怕流氓會武術,就怕貪官有文化啊!
海瑞也不是那種信仰上帝的小天真,他聽完徐璠的話,微微一笑。
“徐公子的話,本官自然會去調查的。只是既然是公平買賣,這些農戶為何要告你仗勢欺人,謀奪田產呢?”
徐璠喊冤道:“大人,近來有些傳言,說什么朝廷要在松江府推行改稻為桑,由國坊出錢征地。
說是五十兩一畝地,這些農戶都紅了眼睛,要把土地奪回去,在下已經在協調處理了,請大人放心。”
海瑞看向堂下的農戶:“徐公子所說的,可是真的嗎?”
農戶代表老張大聲道:“大人,我等并非將土地賣給他的,都是投靠徐家,只圖少交地稅,免服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