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母子之情
在之前的一百多年里,不管子嗣多少,當上一個皇帝死的時候,至少會有一個兒子,這也讓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
可這是第一次,皇帝沒有留下子嗣。內閣首輔楊廷和,與群臣商議后,決定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確定新皇帝。
但其實明武宗留下的局面不光是無子,他是獨生子,連個親兄弟都沒有,所以楊廷和只能從他的堂兄弟中尋找候選人。
楊廷和請見張太后,在宗人府提供的名單中,選定了幾個候選人,并將朱厚熜列在了第一個。
張太后直接提筆,圈上了朱厚熜的名字。關于這個選擇的來歷,其實很復雜,至少有三方面的解釋。
第一方面,是官方的解釋:在所有武宗的堂弟中,朱厚熜和他父親的名聲加起來最好。
請注意這是一個組合,也就是說,假設朱厚熜他爹的名聲不好,朱厚熜再怎么有好名聲也不夠。
而在明朝的宗室王爺中,有好名聲的并不多,有壞名聲的不少,看看伊王、徽王這兩個貨色就知道了。
所以,朱厚熜的父親在這一方面,第一次幫了朱厚熜。請注意,后面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第二方面,是野史的解釋:楊廷和等文官集團,把朱厚熜列為第一候選人,除了因為他爹的名聲好,還因為他爹死了。
這一點很關鍵!如果朱厚熜的父親晚死兩年,這時候還健在的話,估計這個餡餅也砸不到他的頭上了。
因為如果朱厚熜的爹還活著的話,那朱厚熜當了皇帝,他爹怎么辦?將來倆人見面誰跪誰?
按父子,朱厚熜應該給父親下跪;按君臣,他爹就得給他下跪;那他倆到底誰是誰的爹?
這還只是禮法上的問題,現實中的問題是,朱厚熜是個少年,他當了皇帝,會不會事事聽他爹的?
那樣一來,他爹就成了實際掌權的太上皇了,這就不是堂兄弟當皇帝,而是叔叔當皇帝了。
所以朱厚熜的爹,因為早死了兩年,又結結實實地幫了朱厚熜第二次。
而他爹幫他的第三次,就是他爹在生兒子這方面不太努力,一共生了兩個,夭折了一個,朱厚熜是個獨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