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大明稅賦
高拱忙不迭地說:“得道,得道,得道。”重要的事兒說三遍,少說一遍都顯得不真誠。
“那高大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以作為判斷一件事兒正確與否的標準嗎?”
高拱咬著牙,決定再次更換賽道:“不能。但蕭大人,如今大明國運昌隆,蒸蒸日上。
朝廷又何必對那點地稅徭役斤斤計較,而要讓天下讀書人對朝廷失望,導致文風不振呢?
即使民間有投靠之風,但糧食并沒有少打,只是藏富于民了而已,藏富于民,難道不好嗎?”
這番話說得就比較有水平了。任何時候,藏富于民,都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言辭,就是皇帝也不好辯駁的。
怎么的,你當了皇上,錦衣玉食,三宮六院,就非要把老百姓都弄得穿不上褲子,娶不起老婆嗎?
所以徐黨眾臣都向高拱投去了贊許的目光,覺得這下他們占據了道德的制高點,穩了!
蕭風冷笑道:“藏富于民自然是好的,可現在的政策,富的不是民,而是那些士紳!
他們截取本屬于朝廷的稅賦徭役,讓那些百姓為他們勞作繳稅。他們不是民,是橫亙在百姓和朝廷之間的蠹蟲!”
高拱搖頭道:“蕭大人此言差矣。就算一些士紳鉆了些空子,可他們收取的只是朝廷的一半稅賦。
百姓也省下了一半稅賦,自然也比平時要富了。這難道不是藏富于民嗎?
當然,偷漏朝廷稅賦肯定是不對的,但朝廷可以約束便是,也用不著以偏概全,不留體面吧!”
蕭風恍然大悟:“哦,對呀,原來如此。那些士紳就算收了一半,百姓還能省下一半呢!
怪不得除了松江府之外,別的地方百姓都不肯告呢,原來還真的是藏富于民,百姓肯定對這些士紳感恩戴德呢。”
高拱連連點頭:“不錯,正是此意。天下事不能求全責備,太過分的,像徐璠這樣的,海大人查處自然是對的。
但其他地方規模很小的,對朝廷影響不大的,朝廷其實可以寬仁一些,徐徐圖之,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