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唐詩宋詞
未娶妻納妾的原因有很多啊,比如家境不佳,比如醉心學業,比如身有熱孝……”
蕭風收起笑容,冷冷的看著他:“妻妾的數量不能體現你的能力,錄取的比例就能體現考生的能力了嗎?
你不娶妻納妾有很多原因,為何認定當初定錄取比例,錄取北方士子少就只有能力這一層原因呢?
你是真不明白,還是存心想再掀起一場科考的腥風血雨?你居心何在?”
蕭風的話中帶著雖然調侃,但其中道理卻是不言而明:科考比例本身就是當年那次事件的副產品,并不能說就是合理的規矩,更不可能是亙古不變的規矩。
高個秀才理屈詞窮,搖著頭念叨著:“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眳s說不出什么更實際的東西來了。
一直一言未發的矮個秀才拱手施禮,一張口就讓全場人都驚呆了:這個其貌不揚的矮子,竟然有一個無比清越響亮的聲音,讓人聽之忘俗。
“大人所說不無道理,但既然大人認為科考比例的制定,并非是因為南方士子強于北方士子。
那最公平的辦法自然是取消科考比例,大家憑真本事來考,這才公平吧!”
這句話引起了全場人的共鳴,他們知道,即使到了今天,南方士子的科考能力一定也是強于北方士子的。
蕭風也知道這一點,倉廩實而知禮節,這是萬古不變的真理。大明朝雖然定都北方,但南方富庶,北方窮苦的大格局一直存在。
飯都吃不飽,讀書人的比例自然就少,加上戰亂頻仍,這種情況下要求科舉的南北方公平,本身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兒。
但這話在這種場合下說出來,不但于事無補,還會更深地激起南北方對立的情緒。
真出現那種局面,趙文華只怕睡到半夜都會忽然坐起來,大笑三聲再接著睡。
所以蕭風只能換個方式和這些江南士子講理了,用一種讀書人最喜歡的方式。
蕭風看著矮個秀才,忽然問道:“你三人在江南士子中,是個什么水平,可配得上替江南士子發聲嗎?還是需要找幾個中了進士的來?”
這是最戳讀書人肺管子的話了,自古文無第一,就算是一輩子不中舉的窮秀才,也絕不肯承認是自己的水平不行,一定是考官瞎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