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9章 計謀不是亂用的
“老程,咱們還是說正事。這個鄭國啊本是韓國人,當時韓國看到秦國日益強大,他們就想到了一個毒計,疲秦之計。就是韓王派鄭國潛入秦國忽悠秦國大興土木,以此來拖累秦國,耗空秦國國庫,讓秦國沒錢打仗。當時鄭國提出讓秦國修渠,興修引涇水入洛陽的灌溉工程。本來秦王就想發展水利灌溉農田,很快地采納這一誘人的建議。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鄭國主持,興建這一工程。”
“當時鄭國為了讓秦國相信自已,就充分利用當地地西北略高,東南略低,這一地形,在禮泉縣東北的谷口開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腳向東伸展。渠成之后,秦國引涇河水灌溉兩岸鹽堿地四萬多頃,糧食產量成倍翻番增長。關中從此沃野千里,秦國因此更加富強。為了紀念鄭國的功勞,秦王直接以鄭國的名字命名這條渠——鄭國渠。”
“老程,你說說看,鄭國是害了秦國還是幫了秦國?”
程處默:“………………”
讀書人太壞,咱的腦子明顯跟不上。
“老張,咱們只是忽悠法蘭克福人讀書識字,又不是給他們修渠,這有啥?”
“有啥?讀書識字比修渠的危害更大。修渠只是能灌溉莊稼,能讓人吃飽飯。讀書識字是給人的思想插上飛翔的翅膀,可以讓一個民族一飛沖天。”
看到程處默嗤之以鼻,張小瑜繼續說道:
“老程,你回頭仔細想想我們大唐一路走來的路,你想想以前,再想想現在。以前你敢想用鐵做船嗎?你敢想蒸汽機嗎?你敢想鐵路嗎?你敢想火車嗎?現在呢?我們是不是都有了?這就是知識的力量。你也別跟我犟什么都是我提議,鄭白和鄭經實施方案,這都是我們的功勞。我告訴你,錯,大錯特錯。我們三人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完成這些事。”
“雖然理念是我想出來,圖紙是鄭經畫出來,工程是鄭白親自帶人實施。可是如果沒有大量的技術型人才,一切都是紙上談兵。雖然我在長安建的幾座大學幾經波折,跌跌撞撞,可是你不得不承認,現在大唐的各行各業都有那幾所大學學子的身影。現在大唐到處修水泥路,鐵路,火車……………還有火槍工坊,果然工坊,造船廠……………這都需要事先準備圖紙,然后按圖施工。沒有大量有知識的人,這些工程怎么干?看著吧,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后不識字,不會看圖紙,不能簡單測量工件,材料尺寸,連干苦力的機會都沒有。這,就是知識的力量,這就是讀書的重要性。你自已說說看,我們能忽悠法蘭克福人讀書識字嗎?等他們強大起來了,是不是要反抗我們?到時候我們豈不是自已搬石頭砸了自已的腳?”
程處默:“……………”
“老張,你瘋了?我只是打個比方,你至于跟我說這么多嗎?”
“老程,不是我瘋了,是時間不多了,我與大唐同在的時間不多了。而你不一樣,你會一直待在大唐。我跟你說這些就是想讓你以后能夠監督大唐發號施令者,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知識,技術,絕對不能讓外邦人學了去,這是第一生產力。”
聽到張小瑜這話,程處默大吃一驚。
“老張,你說什么?什么時間不多了?”
“老程,別問了,以后你會明白的,現在我們還是想辦法對付法蘭克福人。這樣,我們必須在海上再待半個月,半個月后再靠近他們碼頭上岸。”
聽到張小瑜這話,程處默賤賤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