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擔驚受怕
這是一種極為狹隘的認知,認為官員都很貪,腦滿腸肥的伸出大胖爪子,連一文錢都不放過。
實際上并非如此,這種想法深深的侮辱了那些出自世家豪門的官員,更是侮辱了古人,乃至侮辱了貪官。
天下世家何其多也,朝廷官員才有多少,一個世家里悉心培養出一百個子弟,可能只有十個人在京中為官,十個人里,說不定只有一個在六部九寺任職。
這種競爭力之下,就是為了從老百姓身上榨出的那點油水嗎,當然不是。
這些官員的貪在于目光,在于長遠的打算,在于一種無形的保護力,貪錢,只是最低端的行為。
一個真正的世家子官員,首先考慮的是家族利益,為了家族利益,第一件事確保的就是官位穩,穩住之后,第二件事是向上爬,爬到了一定位置,做第三件事,為家族爭取利益,第四件事,在爭取利益的同時,充當家族保護傘。
打個比方,張三出自坪洲豪族,任禮部員外郎。
朝堂之上,張三要上奏折,坪洲今年大旱,朝廷盡快撥錢,救濟災民。
就如同大老黃所說的那句話,世家最大的財富不是地,不是錢,甚至不是官位,而是老百姓,窮苦的老百姓。
老百姓就是他們最大的財富,張家作為坪洲最大的豪族,老百姓流離失所,無飯可吃,人一批一批的死,張家的財富就會不斷的損失,沒有人給他們種地,沒有人給他們做牛做馬,沒有人給他們創造財富,這才是令世家最恐懼的。
如果無災情,張三作為禮部官員,要勸學,要提高“百姓讀書率”,勸哪里呢,當然是要勸老家,讓朝廷大力支持坪洲多辦私塾與學堂。
私塾與學堂辦的越多,參加科舉的名額越多,名額越多,就會有更多的張家子弟參加科考并且為官,為官的張家子弟越多,就會有越多的人為家族謀取利益。
除此之外,還有賦稅、徭役,各地的政策不同,大家就要吵,朝廷政策向哪里傾斜,哪里就會受益,不但要為家族老家爭取到政策,還要創造政策向老家傾斜,老家受益,家族就會受益。
即便是張三什么都不做,他在朝堂待上一天,就能充當張家一天的保護傘。
坪洲兩群人吵起來了,要動手,一時之間也分不出個對錯,這時候就開始提人了,我家誰誰誰叫張三,京中禮部員外郎,然后對面不管對錯都要認慫,因為斗不過,必須認錯。
當然,要是他家兒子叫周恪的話,那張家就得認錯。
不過這種情況應該不能出現,因為周老板是出了名的全家捅,天煞孤星沒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