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不明所以
也有個博士連天子都不怕,結果怕一個誰都不應該怕的京兆府府尹。
還有中午在國子監深處,打架斗毆的,直勾勾看大樹的,全是奇葩。
韓佑望著給諸聲講解典故的老博士,好奇的不得了。
這老頭比甲傲雄歲數都大,說句好聽的,都是黃土都埋發際線的歲數了,還瘦,瘦的和竹竿子一樣,這么大歲數不在家飴兒弄孫反而在教書,著實是令人不解,總不能真的是個蠟燭點燃自己照亮別人吧?
在賢文堂韓佑聽的就費勁,更別說華文堂了。
賢文堂里,博士只是帶著大家讀,然后講解。
在華文堂里,這位老博士除了讓大家讀,還讓大家解釋,并且發表出不同的看法,以此來不斷深挖其含義。
韓佑越聽越覺得這是強迫一群監生“過度解讀”。
這就是個很古怪的事,儒家經典中,尤其是論語,內容是什么意思,儒生們都給改的明明白白了,誰都不能曲解,誰曲解誰就是大逆不道,結果這老頭非得讓滿屋子監生發散思維。
就說現在和老頭講的東西吧,君子與小人。
在孔子的言論中,也是按照孔老二的說法,君子與小人最大的區別在于“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畏天命的天命,說的是上天的意志,畏大人的大人二字,指的是大德之人,圣人二字屬于是大人中的大人,就是有大智慧,大德行,大成就。
通俗點來說,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就在這里。
君子敬畏上天的意志,敬畏德行高尚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論。
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所以他不畏懼,他輕慢德高望重的人,蔑視圣人的言論。
這話很好理解,也沒什么問題,一點毛都沒有病。
結果這位老博士也不知道是幾個意思,非要說還有深意,讓大家往深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