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儒袍、書
白天,樂呵呵的。
晚上,樂呵呵的。
一直到了第十日,距離科考倒計時還有五天的時候,京中終于來信了,天子派了個禁衛,叫韓佑馬上入宮見駕。
韓佑依舊樂呵,登臺的時間,到了。
帶著殺家三兄弟,韓佑一路快馬疾馳入了城。
從北門進的,路過北市。
半個月沒來,京中讀書人多如狗,全是穿儒袍的,哪怕北市也是如此。
這些來自各道的考生走起來路昂首闊步,除了身穿儒袍外,還必須手捧至少一本書,就仿佛儒袍、書,缺了一個就不是讀書人似的。
韓佑騎在馬上來回觀望著。
大周朝被天子召喚,不馬上入宮而是溜溜達達磨磨蹭蹭的,也只有韓佑這一人了。
無論他做什么樣的決策,都需要介入科舉,所以韓佑要了解科舉,了解各道趕來的讀書人。
科舉分為鄉、會、殿三試,第一次鄉試是在年初,各道,也就是籍戶地的“省會城市”舉行,海選過了后,達成“舉人”成就。
成了舉人就可以到京中參加會試,達成“貢士”成就,最后再去宮中參加由天子親自主持的殿試,嘗試獲得“進士”成就。
正常情況下,科舉是每三年一次,鄉試也是第二年的春天舉行,分為春、夏之考。
去年秋季的時候改朝換代,新君登基,今年又是本朝元年,這也就導致了前朝末的科舉時間延后,會、殿二試改成了今年年底。
其實這么做對有些考生來講并不公平,大冬天跑京中考中了也就算了,要是考不中,年都過不了,家近點還行,家遠的在南地,離京時鵝毛大雪,到家時春暖花開,光是在路上就要耽擱三四個月的時間。
不過科考嘛,千軍萬馬獨木橋,來自各道的考生都是精英,寒窗苦讀數年乃至十數年,入京科考,比拼的是什么,拼的不就是…家族底蘊、人脈關系,誰家有錢又有權,這點奔波之苦,又不是受不了。
北市不嚴格來講,屬于京中貧民區,嚴格來講,和城中村似的,韓百韌和韓佑父子二人上位前,公子哥與讀書人們,除了沒事閑著欺壓欺壓百姓外,很少來北市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