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意有所指
實際上老周還真沒怎么關注高句麗的事,他光知道兩個已知條件,一,高句麗的王是女的,二,女王的哥哥來大周這邊當使節,和避難似的。
就靠著兩個已知條件,周正懷覺得高句麗內部王庭的女王政權并不穩固,僅此而已,然后,說對了。
其實真正令人震驚的,并不是周正懷如何“蠱惑”高明臨,而是說完這番話的時候,有意無意的看了眼書案后的天子。
就是這一眼,讓錢寂、趙泰、韓佑,包括文武,都是心里大為震驚,讓人不得不懷疑,周正懷這一番話或許不止是說給高明臨聽的,也是說給大周皇帝周恪聽的。
從某些方面來看,老八的情況和高句麗女王相似,很相似。
所以韓佑帶著一群皇子在南關外開疆拓土,老八才那么高興,那么興奮,因為老八也是“得位不正”。
換句話說,老八同樣可以將“國內”的矛盾轉向“國外”,由此讓國內空前的團結,只要是取得了好的結果,同樣再無人敢質疑老八的皇位以及權威性。
最早提出滅瀛的,是韓佑,然而三省之中,最支持韓佑的,正是周正懷。
那時候錢寂和趙泰都有些猶豫,唯獨周正懷無腦支持韓佑,毫無條件的支持滅了瀛島,不斷的說服其他人與天子。
只是那時候大家都以為周正懷只是為了支持韓佑而支持,并沒有考慮的太過長遠。
“冒險,太過冒險。”
高明臨終于開口了,惡狠狠的說道:“還不夠,還是不夠,單憑一紙盟約,如何保證大周真的會攻瀛,如何保證開戰后奉大周為上過的新羅不背信棄義。”
趙泰下意識說道:“我大周是禮儀之邦,斷然不會做出背信棄義之事。”
高明臨都懶得開口,但凡他說一個字,都是對自己的侮辱。
背叛,永遠都有價碼,無論是人還是國家,這樣的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當利益足夠巨大時,背叛所得到的利益足夠巨大時,沒人會罵他是背叛者,反而會夸他深謀遠慮,更別說大周子民都是既得利者。
談判,終于進行了第三階段。
第二階段,拉高句麗上戰船,目前來看是可以的。
但是,還有最后一個階段,那就是細節問題,如何保障高句麗不會遭到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