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網羅人才
地勢太低,一年到頭一下雨就完蛋,官道泥濘不堪,馬難奔、車難過、人難走,更沒什么商隊過來,運氣不好的話雨水將官道沖毀了,這地方就和孤城似的,人口一年比一年少,百姓也不敢生孩子,根本養不活。
結果周琨當了知府后,開城的人口居然上升了,一年比一年人口多,現在足有一萬七千余戶,要知道他當知府之前這破地方都不到五千戶。
戶是戶,人是人,增長這么多人口,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耀眼政績。
結果朝廷從來沒嘉獎過,還是因為這地方窮,窮的連個寺廟都沒有,可想而知這地方窮成什么樣了,那是丁點油水都沒有。
這就是個很奇怪的問題,既然窮,為什么人口會上漲?
答案很奇葩,周琨無法讓百姓富裕,但是能讓百姓吃上飯,吃上飯了吧,還吃不飽,吃不飽吧,反正能活,能活吧,過的又不好,過的不好,卻能生孩子,生了孩子也能養活,養活的孩子,一樣過的不好,一樣吃不飽,一樣…能活著。
周琨這知府當的也是極為奇葩,開墾的土地不夠,好,去河里撈魚吃。
沒魚了,那就入山,呼呼啦啦上萬人去山里打獵、挖野菜、摘果子。
入冬了,實在沒啥吃的了,那也沒問題,周琨這狗日的直接換了一身衣服裝流民,帶著百姓們也裝成流民,少則兩三千,多則五六千,還是分批次的,去京城,去下縣,就和乞討似的,沿途見誰管誰要吃的,終點是京城,既不哭也不鬧,就是往京城東側城門外面一杵,來吧,接濟吧,反正天子腳下朝廷總不會讓我們餓死吧。
最過分的是周琨根本不講所謂的律法當回事,正常來講百姓前往別的州城是需要手續的,很繁瑣,沒有哪個當地父母官會讓治下百姓離開,除非是極特別的情況。
周琨倒好,路引、籍書隨便開,有百姓過來就開,鼓勵百姓去其他富裕的地方上工。
按道理來說,這樣長久下去會導致人口大量流失,畢竟開城本就不富裕。
實則不然,因為周琨這家伙拿大周朝的“資產”不當資產。
這家伙分地,還他娘的分房子!
開城交不上去稅銀,屬于朝堂上除了名的重點扶貧對象,所以就要連年倒貼錢,動不動就哪塌了,毀了,還要送去工料。
周琨倒好,拿著這些工料蓋房子,給百姓免費住,地也是如此,開墾了土地,雖然不夠種,但是挨家挨戶多多少少能分那么一點點,活不起也餓不死,多多少少沾點騙朝廷補助的意思了,不過這錢也都是用在開城百姓身上。
誰不想老婆孩子熱炕頭,苦是苦點,窮也窮點,至少餓不死,所以很多青壯勞動力離開開城后存幾年錢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