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論語與腦子
要知道前朝的時候,這群老夫子就給科考出過題,今年也出,雖然暫時沒出,但是國子監要出什么,禮部會出什么,其他相關的大儒能夠出什么,他們大致都能猜出來。
那么這也就難免在潛意識中圍繞著“猜出來”的內容對陳玉安進行復習,其實和劃題劃重點差不多了。
劃題劃重點、本身才學不錯、科考之前幾乎可以說是不眠不休的復習,還有一些其他外部因素,比如殿試的時候,天子知道陳玉安這小子在四季山莊剛創辦的時候當過一段時間不記名的“銷冠”,以及其他參加殿試的考生本就是名門望族,天子不愿再讓他們的家族如虎添翼等等原因,最后,小陳就成了狀元。
為什么說這個狀元郎含金量高呢,大周朝元年,又是科考改制,只要為官不出問題,仕途前途無量,有生之年干到六部侍郎不是什么大問題,使使勁的話再加上點機遇,弄個尚書當當都不是沒可能。
對陳永志這個刑部左侍郎來說,他本身沒什么根腳,出身也不是世家豪族,可一旦兒子成了狀元郎,對他也大有幫助,說通俗點就是族譜可以從他爺倆這單開一頁了。
陳玉安得了狀元后,將情況一說,老陳知道了,好大兒能當狀元,韓佑功不可沒。
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不管韓佑當初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在他的干預下陳玉安成了狀元。
這么大個恩情,陳永志怎么能不“還”。
官員最怕欠人情,一旦人情欠的太大,還的時候也就越為難。
韓佑就是為了傳一個監正,哪怕這個監正是趙家人,對陳永志來說都是小事一樁,還可以說陳永志覺得“不夠”,這件事太容易辦了,將軍的恩情,根本還不完。
這是陳永志的反常的原因,至于刑部尚書吳定弼,周老板也給分析出來了。
當官的就沒有不想再往上走一走的,尚書之上只有三省話事人了,正二品,或從二品,臣子的天花板了,再往上也就是皇親國戚、親王、君王,或者帝師、太子少師這類虛銜,臣子夠不著。
吳定弼也想上進上進,三省制的事,他已經知道了。
不參與進來還好,他不想得罪趙家。
可要是能參與進來的話,中書令,他肯定沒機會,可門下省的侍中,只要天子能看上他,他自己再努努力,沒準還真能有點機會,畢竟之前天子嘉獎過他。
三省,中書令被天子內定了,肯定是錢寂,這個是天子的底線,其他朝臣和世家不會去太強硬的爭,爭了沒意義,得不償失。
那么肯定要爭侍中,既然爭的話,天子就要找一個能獲得一部分世家和臣子支持的人,而刑部尚書吳定弼就有這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