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有錢便是無錢
這種情況已經和泡沫經濟很相似了,資產價值尤其是土地,早就超越了原本的價值。
用專業的行業術語來講,那就是真特么貴,雞毛買不起。
用簡單通俗的意思來說,就是沒有了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表面來看泡沫經濟持續增長,本質上并沒有持續性,一旦發展到某種程度就會如泡沫一般破裂,在不以正常需求和投資為記住的前提下,只追求經濟端起內的增長,反而會有害于經濟長垣發展。
暴打第二頓比方,現在韓佑拿出幾萬貫,找個地方買點地,沒問題,可要是他買很多很多地的話,那就不是原價了,更不會便宜,不但要多花幾倍,可能根本買不到。
就是說他個人花銷行為,花的錢越多,越不值錢,錢還是那些錢,個人花銷,吃喝玩樂,都可以,買大量糧草、土地什么的,門兒都沒有。
其實這種情況下,最遭罪的還是老百姓。
年前各地受災,不少百姓變成了流民,為了活下去,以極低的價格售賣了名下的地契,當與官府勾結的世家和地方豪紳擁有了大量的土地后,再以高出三倍,五倍,乃至十倍數十倍的價格售賣,自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土地在百姓手里,被逼無奈賣出去的時候是貶值的。
世家買了之后,到了他們的手里,又翻倍升值。
如果世家只是巧取豪奪拿了百姓的地也就罷了,這群王八蛋連“人”都買,流民活不下去了,連口吃的都沒有,只能賣身為奴。
百姓手里沒有錢,沒有地,還沒了自由,財富都握在世家手里,而世家又黑,總是零元購,一年到頭也花不了幾個錢,錢財就無法流動,不準確的說,在南地銀票幾乎就是數字罷了,不是沒價值,只是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那么經濟和錢財流動的主要群體也只剩下世家了,有錢的越有錢,窮逼的越窮逼,世家進行數額巨大的經濟活動也如同回到了最初的原始狀態,以物換物。
就好比趙家,需要大量的物資,大宗采買,那么就幾乎很少動用銀票,而是進行交換。
現在韓佑要拿出五十萬貫銀票購買大量物資用在南關,那么這五十萬貫實際購買力可能只有十萬貫,或者更少,要是以他的名義去購買,說不定都買不著。
這種情況也并不是本朝才出現,前朝就這個熊樣,都說南地富裕,南地的富裕是建立在百姓窮苦的身上,就比如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外加一個馬斯克,那么他們的平均資產在五百億上下,和百姓平均存款五十萬的情形差不多,就很奈斯。
南地不止是經濟體系近乎崩壞,最大的問題還是民生,大量的百姓都變成了隱戶,變成了世家和地方豪紳的奴戶,他們無法為國朝和百姓盡到應盡的責任,反而是成為了世家手中最大的財富。
“大皇子殿下還是兵力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