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商事
現在倒是不虞于此,畢竟不管怎么說,楊氏兄弟都是他的親戚了,他若丟臉,楊氏兄弟也沒什么顏面。
看他們的樣子,也確實是對吳王家財的來歷比較感興趣。
于是武士彟道:“俺沒去過海上,說不太好,可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哪個地方沒點好東西呢?
人們都說人離鄉賤,物離鄉貴,咱們大唐南北之物就多有差異,商人們往來于道途,便是據此而為。
再比如西域的葡萄釀,金銀物件,舍利子等等,到了中原都是千金難求之物,草原上的皮毛,東北的藥材,珍珠等等也是如此。
海外煙波浩渺,商人們足跡罕至,先到者,必然好處占盡……幾位不如想想,若是一匹絲綢到了野人聚居之所在,該是如何稀罕?
 p; 以此稀有之物換彼之珍藏,嘿嘿,以吳王當年之便利,何能不豪富于世?”
蘇亶把玩著酒盞,覺著這人說話也頗狡猾,好像說了些什么,卻又好像什么都沒說,還真不愧是個商人。
戶部明年的職責還是比較重,只是清查戶籍,分發田土兩件大事做下來,再分出一個司農寺,戶部也就不會像前幾年那么忙了。
不過明年又有一件大事擺在戶部面前,那就是與各國通商。
西突厥來人要跟大唐通商,吐蕃使者也是如此請求,之外突厥王庭,新羅,扶南交往起來同樣也有這個條件。
蘇亶其實明白,這些外邦物產匱乏,所以非常注重商易之事,而中原在這方面可謂是占盡優勢,多數也有先例可循,并不為難。
可海外……蘇亶等戶部官員就有些犯嘀咕,有點不知道該如何著手。
陸上商人往來,在路上設下點關卡就成,海上怎么辦?
建造碼頭,船塢等等都要先準備好了,然后才能跟那些海外小國打交道,商稅怎么收,能不能和陸上交易一樣?投入那么大,肯定不能一樣吧?
然后就是各種管理問題,沒有前例可循,那就只能和后來偉人說的那樣,摸著石頭過河,那對于官員們來說,其實就有點福禍難料的意思了。
如果不是吳王杜伏威領兵去了新羅,不然蘇亶肯定要前去請教一番,而且要是早知道吳王這么受皇帝信任,掛一個戶部侍郎的職銜看來也沒什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