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第306章 賞賜(求月票)
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的為李氏所驅使?因為開國之功向來是千載難逢的大功勞,同樣是有志男兒施展才干手段的大好時機。
成了,大家便都一步登天,開國元勛,不但能名留青史,而青史,而且還能蔭蔽子孫,福澤百年。
是啊,放著這樣的大功不要,卻想要占據兩處有歸順之意的邊地,豈非是為他人做嫁?
劉文靜是聰明人,一點即透的那種。
可這人也有毛病,還挺大,就是太驕傲了一些,本已經被人說服,卻還在那口口聲聲的道著,為唐公效力,不分先后,只論緩急,如今突厥犯境,危及唐公基業,我豈能坐視不理,反去跟他人爭功?
這也就是劉文靜不招人喜歡的地方了,心胸稍微窄一點的人,都會覺著跟這人說話太費勁兒,也很不舒服。
長孫能跟劉文靜相交為友,說明這人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強的,而且家學淵博,說話很有技巧。
這時就岔開話題,來了一句,“馬邑通守李定安,曾與竇三郎相交,竇三郎回晉陽對其人稱贊不已,此人我也見了,談吐不俗之外,對馬邑太守王仁恭也很推崇……”
“而其人謹守云內,戰功不凡啊……突厥大軍兩次南下,此人沒戰爭先,若非如今天下大亂,也許此人早已開府建牙,為一地之首了……而且此人還是關西扶風人氏,前馬邑郡丞李靖的女婿,關西豪杰,果然名不虛傳啊。”
這話聽著沒頭沒尾,可劉文靜稍一琢磨,就品出了滋味兒。
關西大閥竇氏就是扶風大族,而竇三郎娶了唐公的次女,現在也正在晉陽輔佐李元吉,跟李家的三兄弟,交情都不錯,尤其是李元吉,跟竇誕稱兄道弟,出則同行,入則同臥,比親兄弟還親上幾分呢。
他劉文靜自詡才干過人,可跟那紈绔子相比,還真就比不了。
這要是去了馬邑,跟那李定安同處一地,天長日久下來,別的不怕,就怕人家弄些陰暗手段,將他擠出馬邑郡,到了那個時候,臉可就丟大了。
至于會不會和那個恒安鎮將翻臉,人家都說了嘛,那李定安很是推崇馬邑太守王仁恭。
王老頭是誰?那就是快頑石,他要是到了馬邑,是開城被人迎進去的機會不大,有很大可能是攻進去的……那也就不用多說什么了。
想到這些,劉文靜不免在心里面暗自咒罵,這些該死的鄉黨,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更加該死的是地方守臣互為援手,上下勾連,天下大亂,皆為此輩所致……
當然,這樣一來,他的那點僑情也就沒了根據。
順勢下了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