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議事
“第一件事,今年秋收做的不錯,我說過很多次了,糧草豐足,乃基業之本,我很高興,你們都記得這句話,今年賴于眾人之力,治下士民皆能安渡冬日,諸位功不可沒,溫尚書……”
“下官在。”憋著一肚子話要說的溫彥博被漢王殿下先聲奪人,立即起身恭立,其實心里也在嘀咕,您招人過來,每次開頭說的都是這個,沒點新鮮的東西,還真……真讓人有點無奈啊。
李破道:“年末考功,吏部要以此為據……功著者報于我知,呵呵,自我起兵以來,治下還無受爵之人,那就看看誰能先拔頭籌……”
開場有點平淡,可這句話一出口,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眾人先是愣了愣,接著便有些騷動。
這可不是件小事,自隋末戰亂以來,哪個將軍,官員,貴族到了一定的層次,若身上沒有爵位,都不好意思出去見人,可見此時封爵之濫。
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自晉末戰亂以來,封爵已經成為常見的籠絡人心的手段,幾百年下來,世襲的,新晉的,不勝枚舉。
如此延伸到隋末,爵號簡直五花八門,差不多已經成了貴族頭頂最基本的一個光環,而戰亂進行了十幾年,爵位越發泛濫,光李淵南下長安的路上,就發下了無數的爵位,犒賞有功之人。
因為沒有別的辦法,那會兒的李淵也李淵也賞不出別的什么來,也無法細細計較,做個長遠打算,軍情如火,用一個爵位就能解決的事情,何必用其他辦法?
這就是隋末戰亂造成的后果之一,公爵滿地走,侯爵多如狗,不但是李淵,像王世充,蕭銑,竇建德處,也是如此。
而特立獨行慣了的李破,再次特立獨行了一把,從起兵到現在,誰來了也別想從他嘴里掏出一個爵位出來。
好吧,真計較起來,也非是李破多有遠見,而是充滿了無奈的辛酸,一個呢,還是那句老話,名不正則言不順,你一個總管發什么爵位?就算發下來,也得有那個分量不是?
再一個就是官職和爵位不相稱的問題,李破麾下本就沒什么高官,把爵位掛在一個個小不點的身上,聽上去十分滑稽不是嗎?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李破的敵人不會因受封爵而降,誘惑力不足都是好點的說法,真實的情況是,你給人家個爵位,人家還以為你是在開玩笑。
總之就是,不管出于什么樣的原因,之前李破身上既然都光溜溜的,臣下們也就只能站在那里瑟瑟發抖。
而現在情況終于有所不同,這同樣也是稱王之后的福利之一,李破總歸是能以爵位什么的來犒賞臣下了,畢竟如今的漢王已經邁入天下諸侯之列,既不用在看什么人的臉色,也不用顧忌臣下們將到手的爵位看成是一出鬧劇。
而憋了這許多年,賞爵的便利之處體現的尤為明顯,所謂物以稀為貴嘛……根本不用動什么腦筋,只要想想就能明白,此時要是誰頭頂上有了漢王親封的爵位,定要高出眾人一頭。
聽到李破說起這個,就算是何稠,陳孝意,楊恭仁等這樣以前身有封爵的人,都是精神一振,就更不用說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