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商議
消息越來越真實,跡象也越來越明顯,甚至尉遲恭還送回來幾個唐軍逃過黃河來投的低級軍官,都是言之鑿鑿,河邊李唐守軍兵力正在減少?
李破一下就有點暈了,他娘的,這不對啊……
我這里如臨大敵,正準備操刀向前跟你拼命,你倒好,卻丟下沉重的鎧甲……想跟咱裸衣而戰不成?
李破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此乃誘敵之計,李世民曾經用過,先領兵襲龍門,在以臨河郡之亂,欲引他過河決戰,想在河岸險要處,重創于他。
很……大膽,也很英明的計謀,只是他李破也算領兵多年,看穿了對方意圖,勉強拉住了大軍的韁繩,沒有率軍渡河,反而就勢引唐軍來救蒲坂……
那樣的較量,雖然令人興奮,看起來也很精彩,可對李破而言,卻絕對不想在經歷那樣的戰事了。
領兵之人必要有求勝之心,但總想著劍走偏鋒,以少勝多,名垂千古的家伙,多數都要歿于戰陣,這個道理在李靖的兵書上說的很明白。
一個英明的將領,其實最愿意打的就是有著十足把握的順風仗,而非是跟一些狡詐敵人進行兇險莫測的決戰,已證明自己的領兵之能。
像司馬懿和諸葛那般,你來我往的玩心眼,其實只能證明他們不是合格的將軍。
所以這兩位幾次險死還生,兩個家伙倒是有老天爺照顧,總能活下來,可他們身邊的將領軍兵呢,死了一茬又一茬。
當然了,那只是小說的夸張手法而已,戰爭不是開玩笑,如果真出現了那樣的妖人,來回幾次,就算你智能通天,又有誰愿意跟在你身后作戰呢?
而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說法,其實才更真實一些。
李唐這個敵人自然是非常強大的,那里不但有李建成,李世民,還有很多能征慣戰的關西將領,所以跟唐軍作戰,容不得半點疏忽。
而李破相信,大軍作戰,關乎生死存亡,所有異常的舉動,都舉動,都需要找出原因所在,才能未戰而先得三分勝算。
不用李破相招,兵部侍郎王智辯已來拜見。
顯然王智辯也有些坐不住了,所有前方傳回來的消息如今都要先經過兵部之手,幾個衛府將軍接二連三的往回傳信,兵部若沒個主意,漢王肯定是不滿意的。
王智辯這個兵部侍郎確實當的有點心虛,來的時候還拉上了尉遲信,羅士信和趙世勛幾個,弄的更像是一場小型的軍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