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改革
只有李破見了,覺著很像是后來的軍區制度,細細想了一下利弊,感覺至少在如今的情況之下,能讓府兵制更容易操作一些,可以施行。
至于折沖府這樣的衙門會不會逐漸淪于腐朽,那都不用問,古往今來,古今中外,任何官府衙門都難逃此劫,何況是一個小小的折沖府?
可李破也有自己的想法,折沖府一旦設立,各地的府兵也就有了明確的歸宿,衛府征召府兵參戰的速度會比以前快上不少。
而從他起兵開始,都沒喲享受過這樣的福利,因為日子不好過,每一次對府兵人家的征召,都會對地方產生實質性的損害。
換句實在話就是底子太薄,根本發揮不出府兵制的威力來。
實際上府兵制,加上大倉制度,是前隋的兩大法寶,統一天下,鏟平叛逆,抵御外敵等等戰事,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可諷刺的是,這也成為隋末戰亂聲勢如此浩大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在李破看來,折沖府的設立其實也差不多,日后不定就會成為禍亂之根源。
既然有所預見,那就要彌補一下,怎么彌補呢?按照李破一貫的思路,辦法總比問題多,而在這件事上,宣傳和教育是第一選擇。
“兵部果然得人,卿之所議正急我所需……戰亂多年,府兵四散,各個衛府空有其表,處境之尷尬真的是一言難盡。
今設折沖府正可收拾府兵,免其淪于盜匪,為虎作倀,可前隋殷鑒不遠,一旦事急,府兵人家不思投身報國,反而投身于匪盜,行那火上澆油之事。
若設折沖府,府兵聚集有方,再要起事必成燎原之勢,豈非難制?”
這樣的君臣問對是難不住屈突通的,通的,只是年紀大了,思維不如當年敏捷而已,想了半晌才道:“至尊深謀遠慮,勝于臣等多矣,只是臣以為,府兵興已多年,前隋皇帝憑其一統諸國。
楊廣無道,濫用民力,法紀廢弛,致有今日之禍,非府兵之罪也。
臣議設折沖府,志在收兵權于衛府,再集衛府兵權于至尊之手,再行征戰,上下一心,如臂使指,未戰先勝三分。
再者,以至尊之明,又何慮府兵為禍地方?”
屈突通還就是屈突通,旁人大概率不會這么說話,將所有罪責歸咎于楊廣,來為府兵人家開脫。
實際上他說的倒也不錯,隋末戰亂并非是府兵制和大倉制度所引起,楊廣若能好好當他的皇帝,天下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