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江陵(二)
崔恪聽了哈哈一笑,“我只就事論事而已,勿要說及其他……再者說了,至尊又未在此間,何必背后道人短長?”
蕭閬這下真被他給氣著了,重重哼了一聲,“你倒成了正人君子了,子了,也不知是誰整日里罵了這個罵那個,險些被人捉去斬了,還得我等相救才能脫身……”
見好友有了脾氣,崔恪立即慫了,連連拱手道:“我也就那么一說,你在意個什么?周法明等人要出巴蜀,你則要去河南,我想了想,若是張繡,董景珍等還在,他們又該如何說呢?”
蕭閬平復了下心情,“這有什么不好猜的?諸王從來同進同退,秦王雷世猛歿于夔州城下,他們可不會去管什么大略不大略的,自然要先去為雷世猛報仇?!?br/>
崔恪就笑,“那倒未必,諸王向與周仆射等不合,他們若在的話,不定就會主張出兵河南……”
蕭閬搖了搖頭,“說他們作甚,你這人真是見不得旁人高興,總要說些擾人之事,當初諸王總領兵權,向來跋扈……皇帝斬張繡時,你我都在推波助瀾,如今怎的?倒覺得朝中缺了他們不成了嗎?”
崔恪不答,灌了口酒,卻是擊箸吟道:“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br/>
蕭閬揚了揚眉,心潮澎湃間,卻還是搖頭道:“李定安出身雖然低了些,可這才情卻非凡俗可比?!?br/>
李破去年“作”的詩,今日已是傳到了江陵,南方的人們很有包容性,并沒有因為這詩出自北方諸侯之口便禁止人們傳唱。
于是江南的人們也便曉得,那個占了小半個天下的人是個文武全才,很有些令人敬慕的資格。
即便是蕭閬和崔恪這樣的梁國朝中重臣,也是如此,可見南人在文化層次以及其包容性上,確實要比北人強上許多。
崔恪飲了口酒,嘆息一聲道:“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啊……天下紛擾已久,內憂外患,生民涂炭,張繡等人雖然跋扈,卻比吾等有用的多……
他與董景珍若還都在,皇帝又怎會猶豫到現在還無定計?”
蕭閬沉默了下來,張繡確實死的可惜了些,但是他可不會像崔恪一樣悲天憫人,做這種后悔的把戲,張繡自有其取死之道。
董景珍死的冤了些,可他先起了畏懼之心,后又有通敵之實,留著也是禍患。
兩人的政見,行事都不契合,能相交為友也是際遇使然……于是一個吃魚,一個飲酒,都不說話了。
正在崔恪想緊著把酒喝完了,早些回去的時候,遠處一輛馬車迤邐而來,到了近處,車夫呼哨一聲停下馬車,招呼從人上前,從車廂中卸下一張瑤琴,隨即搬來草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