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眾人沉默以對,唯有楊恭仁道:“此案費時良久,口供極多,證據(jù)確鑿,可為范例,應曉以天下,警示來者。” 高表仁聞言立即怒目而視,耳光打起來沒完了是吧?我高氏沒怎么得罪你楊氏嘛…… 當然了,不管他怎么惱火,他都不會出言反對,一旦開口,那就是因私廢公,今日能在這里與聞高慎一案的終結,應該是皇帝給了高氏一個臉面,頗有安撫之意。 他要在此事上說話,便有不知進退之嫌。 李破不管他們的心思若何,覺著楊恭仁說的很有道理。 高慎最主要的罪名有兩個,一個是大肆挪用戶部錢糧(包括很多舊賬),一個則是勾連突厥欲謀不軌。 兩樣都很典型,是當世貴族們最常見的罪責,明告天下,以為范例是有很大好處的。 再加上發(fā)生在渤海高氏這樣的名門望族身上,受到嚴厲懲治之下,越多的人曉得此事,便越能收到震懾之效。 所以他沒怎么思索,當即便答應了下來,“嗯,此言有理,可由刑部酌情錄入唐律,由中書,尚書議過后拿來我看,成的話明發(fā)各郡即可。” 這明顯是在高氏摔倒之后,又踹了其屁股一腳,至于是不是出于公心,那就只有楊恭仁自己知道了。 反正算是把高氏給得罪了,當然了,這也不算什么大事,門閥世族相互攻訐,黨同伐異是常有的事情。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xiàn)在關注,可領現(xiàn)金紅包! 一般來說皇帝不怕這個,就怕各個門戶之間相互聯(lián)姻,互為奧援,等到朝中有志一同的說一個人的好話的時候,那才叫個可怕。 楊恭仁躬身稱是,還略略瞄了王澤一眼,王澤惱怒的回瞪過去。 在晉地時李破責王氏修訂律法,到了南下入長安時漸漸收尾。 王氏修訂的其實只是律法的一部分,主要是刑律和軍法,最大的變化是在隋律的基礎之上,很大程度上收緊了死刑上的界定。 因為李破不想再看到路邊插上桿子,掛滿人頭的恐怖景象,前隋的將領們動輒殺人以震懾軍心,當時把李破嚇的不輕,這是李破修訂隋律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