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徐世績率七千余眾,破吐蕃大軍兩萬兩千余眾,俘獲三千余人,盡斬之,隨后在會寧川上休整一日,回軍金城。
……………………
此時張倫等人所率大軍主力早已得到吐蕃人過湟水北上的消息,并開拔多時,大軍過金城,至枹罕。
會寧川大勝的消息傳到軍中,張倫大喜,立即傳令徐世績部趕來匯合。
大軍主力隨即再次開拔,沿黃河進入河津縣,渡過黃河到化隆,此時徐世績率部趕來,重又聚兵于一處。
到了此時,吐蕃人的后路完全已被唐軍所切斷,吐蕃商人還在不斷的蒙頭蒙腦的撞上來。
而這個時候大軍上下已是充滿了憤怒的情緒,因為他們在化隆見到了吐蕃人屠城的慘狀,而吐蕃人為求急速進軍,根本未曾掩埋,焚燒尸體。
化隆城中一片狼藉,化隆百姓的尸體遍布于城中各處,早已腐爛多時,滿城都充斥著尸體腐爛的酸臭味道。
大量的食腐動物聚集在這里,大軍到后都驅(qū)趕不散,其中慘狀幾乎無法用言語來描述。
張倫又派人去到達化,河津等處探查,那里皆已是空城,老人和孩子被聚在一起殺死,青年男女不用想就知道已被吐蕃人擄掠而去。
實際上他們大部分都死于高原惡劣的氣候,能夠到達吐蕃腹地的十不存一。
吐蕃人可謂是惡跡昭彰,張倫等人大怒之下,隨即傳令全軍各部,之后與吐蕃人交戰(zhàn),不再收留降俘。
大軍未在化隆多做停留,只是在化隆放了一把大火,將化隆城焚燒殆盡,以避免瘟疫傳播。
離開化隆,大軍以薛萬徹,張士貴兩部為先鋒,向北沿著吐蕃人的足跡直驅(qū)湟水,見過化隆慘像的唐軍將士,根本不用將領(lǐng)們再鼓舞士氣,殺氣漸漸已在大軍當中不停凝聚,唐軍上下皆已迫不及待想與吐蕃人短兵相接。
……………………
與此同時,吐蕃大軍早已繞過祁連山沿麓,破允吾,屠之,再北進昌松,有人開城投降,吐投降,吐蕃人根本沒管這個,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平地人的軟弱,續(xù)屠昌松,吐蕃人明顯已經(jīng)收不住手了。
而且離著姑臧越來越近,吐蕃人也不耐煩再虜獲什么奴隸,姑臧城中財富成堆,奴隸成群已經(jīng)成為吐蕃上下的共識,只要攻下那里,就什么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