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提議
深有城府的阿史那多聞懵了,突厥貴族也覺得很玄幻。
但這無疑是一個讓阿史那多聞極為心動的提議,可是在大家議論過后,讓人擔心的地方實在不少。
一個就是唐軍陳兵于河北,依舊沒有什么撤軍的意思,顯然誠意不足。
二來是突厥王庭的反應,阿史那多聞一旦起兵,便是違抗了王庭汗令,后果會很難預料,到了那個時候,自動送上把柄的東方汗,也許會受到王庭大軍和唐軍的圍攻。
使者等突厥人緩了緩才適時送上一顆定心丸,向阿史那多聞討要營州,并向阿史那多聞保證,大軍很快便會撤出河北,只留下一些必要的軍兵駐守于**上的各處要塞。
使者準備的很充分,充分,向阿史那多聞訴說了大唐的難處,比如說大軍不會輕易出塞作戰,因為補給根本接濟不上。
再有就是朝中也有太多反對的聲音,楊廣三征高句麗的戰事給大家的教訓太過深刻,如今沒有誰支持遠征塞外。
大唐的西北還不很安定,吐蕃人和吐谷渾屢次來犯,根本抽不開身顧及其他。
還有就是剛剛掃平諸侯,國內也不安穩,討要營州也是為了安撫民心,等等等等,屬于自曝其短,努力的想讓阿史那多聞放心去做自己的事業。
最讓阿史那多聞心動的一句話是,“陛下說他愿意幫助突厥重回西域,射匱可汗死后,西突厥正在虛弱之時,您想可汗聽到這個承諾之后,還會對東邊投注多少目光呢?”
身處于旋渦之中的阿史那多聞還沒覺察出來,他正逐漸接近旋渦的中心,使者的勸說讓他越來越是心動。
使者離去之時再次跟阿史那多聞道:“您要快些做出決定,會盟已定在七月間,沒剩多少天了。
在那之前,陛下想看到您的誠意,駐扎于河北的大軍正在撤軍當中,您會很快聽到消息的,不成的話也可以派人過來看一看。
也不瞞您,當您出兵遼東城的消息到來之際,陛下將在盟會之上借此占據主動,向可汗提出一些要求,但這并不妨礙于您不是嗎?
如果到時您這里沒有動靜,陛下也就當做您拒絕了他的善意,那一切就當做沒有發生過可您認為可汗會感激于您嗎?”
于是等使者走后,阿史那多聞的汗帳之中再次響起了竊竊私語聲。
不管阿史那多聞會怎么做,反正幽州總管宇文歆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至于駐扎在河北的唐軍會不會撤軍?
那根本不是問題,唐軍正在裁軍當中,突厥人在短時間內不會察覺到裁軍和撤軍的區別,而留給阿史那多聞選擇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