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章進兵
當年唐軍平定蕭銑的時候,趙世勛便在攻打魯陽關的時候身受重傷,錯過了之后平定蕭銑諸般戰事。
南陽血戰就是其中最為慘烈的一場,唐軍精銳久攻不下,數萬百戰之士喋血南陽城下,尉遲恭等人備受責難。
這一次呢,是不是還會重演當年故事?
趙世勛不知道,此時他只是覺得這仗許是難打了,大都督也不知是怎么想的,遲遲不肯讓大軍過河,以至于唐軍要面對準備萬全的敵人,要是大軍能在七月過河,是不是會好一些呢?
如今在軍中有不少這樣的說法,趙世勛晃了晃腦袋便將這些都拋到了腦后,他這人領兵從來不會關注太多,只要有軍令在身,便是銅墻鐵壁,他也要率兵鑿個窟窿出來。
不問敵人有多少,只問敵人在哪里,這就是趙大將軍的領兵風格。
如果不是得了李靖告誡,不然這個時候他覺著應該先不忙扎營,奪下幾座營寨,試試高句麗人的成色,外加振奮兵將士氣才是真的。
在趙世勛所部的身后,左武衛大將軍李年率軍過河,半日之后,李年率兵追著尋相所部的足跡向東北方向而去。
之后便是蘇定方,劉仁軌兩人率部過了浿水,匯合陳圓所部,在趙世勛的身后,繼續建造營寨。
等到李靖率中軍榻上浿水北岸的土地的時候,從大軍渡河之處,一直到平壤城這一段路上,已修建出了十余座營寨,幾乎是每隔數里便是一座,而且都在不停的加固當中。
糧草輜重像流水一樣進入到這些新建的營寨當中,囤積起來,到了這個時候,軍中將領們算是徹底看明白了,大軍后路已是穩固的不像話。
即便高句麗來個十幾二十萬人攻打,也別想在唐軍后路上做文章了。
這顯然是難得一見的戰術方略,很多喜歡直來直去的軍中將領就不免覺著,這事做的太過畏首畏尾,和唐軍百戰百勝的形象極其不符,有些家伙嘴上不說,心里已經給李都督安上了怯敵畏戰的帽子。
如果這一戰贏了,那沒什么話說,人家是國丈,誰也不敢雞蛋里挑骨頭,可一旦要是敗了,光是這些作為,李靖怕是要成為眾矢之的,背鍋沒商量。
唐軍中軍過河之后,李靖令杜伏威,崔敦禮等人繼續向浿水北岸運送糧草,供大軍支用兩個月的糧草他覺得還不穩當,最少要在北邊囤積可供二十余萬人食用三個月的糧食。
李靖還令金春秋,蘇我蝦夷等人率領各自的部下出去,搶收高句麗人來不及收割的秋獲。
平壤城處于半島東部平原之上,這里地勢平坦,雨水豐沛,是高句麗的主要產糧區,一旦讓敵人大規模的進入到平原腹地,結果可想而知。
即便他們能夠勉強躲過劫難,只今年秋天糧產和畜牧業上的損失,就足以讓高句麗人痛徹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