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3章正月
大唐朝廷這幾年一直在完善科舉制度,到了大唐元貞七年,基本上形成了科舉制度的雛形。
中間自然還有很多需要改動的地方,但大致上都屬于細節方面的問題了。
至于科舉制度和大唐官制的有機融合,還需要人們的不懈努力,效果上也看不太出來,時間太短。
只有當那些科舉出身的科舉官大規模進入大唐的統治核心當中來的時候,才能夠持續的奠定科舉的堅實地位。
為了鼓勵讀書人參加科舉,大唐也給出了不少優惠政策。
其中最為實惠的一項就是對取中的士子進行稅賦上的減免,有李破這樣的皇帝,自然是不會給你免稅的,更不會讓你借此肆意的侵吞良田,把鄉里的人都弄成雇農。
最多也就是和如今的貴族們差不多,少交一些田稅,而且只能惠及自己一家。
另外一個令人心動的好處就是,取中秀才就可以很順利的進入到郡中縣中官場了,做些文書,庫管,賬房,幕僚之類工作。
舉人,進士的為官前景肯定要比秀才強,能走到哪一步,還得看你入仕之后的政績。
…………
到了元貞七年,入京趕考的士子人數已是倍于元貞三年,當年還猶猶豫豫的貴族們終于看清了現實,對科舉取士之事不再那么抵觸了。
加之朝廷這兩年在清查冗官,去年又開始清理積案,弄的地方上的人們很是心驚肉跳,都開始小心謹慎了起來,各種門路算是走不通了。
于是乎,去年參加縣試,道試的人數劇增,大部分都是各地的貴族子弟,這樣一來,競爭就很激烈。
有人便哀嘆,前幾年不知珍惜,這會就要跟人相競……
其實他們中間的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他們這些人還算幸運,要知道各地的書院陸續已經建立了起來。
只是年頭還短,生員們不論學識還是年齡,都不足以參加科舉應試,等到書院的生員成長起來,那個時候科場的競爭才叫殘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