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2章準備
十幾二十年忽忽即過,將中原大地攪成一鍋粥的楊廣早已作古,遼西草原上的部族還在繁衍生息,但他們大部分都已歸于突厥治下。
中原王朝的影響力再想滲透過去,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夠辦成的事情。
坐鎮幽州的幽州總管宇文歆已經在任上待了三年,年年都在琢磨著怎么把營州收回來,和東北的契丹人,奚人,甚或是突厥人不斷的打交道。
可情況嘛并不算太好,前些年阿史那多聞率領突厥人趕走了南遷的室韋人,算是籠絡住了東北各部的人心。
如今就算阿史那多聞去了遼東,東北的部族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他們沒有看到突厥人衰弱的跡象。
到了今年,大唐滅掉了高句麗的消息被宇文歆故意傳到了草原上,據說那些部落首領們的態度好了許多,可你要想讓他們像前隋那般聽令行事,也絕無可能。
前隋是用一場場的戰爭,以及數十年的時間,才在長城外面建立起了威信,在懾服突厥的同時,取得了很多草原部族的敬畏。
在這個方面,大唐明顯還差了很多,在東北草原上沒有建立起那么強的號召力。
宇文歆走的還是當年他主政雁門時候的老路子,一邊恢復幽州的民生,加強各處關隘的守備,一邊則按照朝廷的規劃,在幽州北邊設下邊市,與草原部族進行貿易。
東北的好東西還是比較多的,最主要的就是各類毛皮和藥材。
牛羊,馬匹之類的就不用想了,草原部族苦哈哈的,即便沒有突厥王庭的禁令,多數也不會拿這些東西來跟你交易。
宇文歆作為鎮守邊境的一方封疆大吏,也看不上這點財貨,他在意的是唐人和草原部族的交流。
從前隋,經過了隋末戰亂的官員,目光都很開闊,對外族有著防范之心,但這些并不妨礙他做出開明的舉措,而非是像后來有些官員那樣,一旦意識到了麻煩,便先想著封閉自己,阻礙來往。
通過邊市,幽州的官員們可以很便捷的查探東北部族的動靜,試探著對那些表現友好的部族進行拉攏。
這里離著突厥王庭太遠了,東方汗阿史那多聞剛剛失去了權力,對于幽州總管宇文歆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元貞六年年末,東海戰事捷報傳出的時候,宇文歆還上書朝中,認為可以派遣使者去東部的突厥人那里,進行一番游說。
不管是唆使他們繼承阿史那多聞的“遺志”,還是做些其他什么,都是非常方便的。
朝廷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因為大唐對突厥的國策早已定下,現在唯恐突厥鋪下的攤子不夠大,這會沒有必要在東北方向給突厥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