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2章煩憂
至于裴世清是不是想保全自身,還是年紀老邁才想著辭官歸養田園,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反正房玄齡就認為,裴世清在此時辭官,定是存了畏難之意。
他的看法不能說不對,裴世清年紀老大,想要保全令名,不想給兩個野心勃勃的后進之人頂缸,也是情理之間的事情。
而王澤繼任之后,自然是先要適應一下吏部尚書的職位,管不了那么多的事情,更不會方一上任,就把兩位侍郎引為心腹,毫不猶豫的替他們來撐腰解難,那樣的話在政治上就太治上就太不成熟了。
所以在事實上也就造成了裴世清離任之后,房玄齡和顏師古兩人壓力倍增。
此次房玄齡隨駕北行,房玄齡倒也清楚,離開京師一段時間,對他是有好處的,皇帝給予的是一定程度上的信任和維護。
…………
房玄齡在河邊負手而立,幾個護衛散開在周圍,看著大半夜還要這空曠之處閑晃,不去休息的房侍郎。
走了這么遠的路,大家都是走的欲仙欲死,趕緊睡上一覺才是正經,在這里亂走,怕不是有毛病吧?
房玄齡倒是沒有什么精神類的疾病,只是心事太多,散步排遣一下而已。
他的詩才也不太夠,塞外的月色自與中原迥異,此情此景也頗有意境,可惜他吟哦不出好的詩篇出來。
皇帝出塞之后,跟臣下們商議的就都是與突厥有關的事務了。
方才問的那些事關西突厥王賬,作為吏部侍郎,答對的可還好嗎?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呢?應對東西突厥的大策前些年應該就已經定下來了。
至于是誰參與制定的,房玄齡不太清楚,只不過臨到出行,有人給他送來了一些記錄之類的東西,讓他明白此行前后之因由。
那里面自然是記錄著一些有關朝廷應對突厥的國策,支持突厥王庭重回西域就是其中之一。
即便他是吏部侍郎,已經進入到了朝廷高官的行列,看過這種政策性的資料也讓他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有很多東西朝廷都是一直秘而不宣。
比如說這些年跟突厥交好,大家都知道此事,可到底為什么要與突厥交好,大部分人其實只是看個表面,深究下去也是眾說紛紜,朝廷也沒有給大家一個明確的說法的意思。
此時考驗的就是各人對朝廷大勢的判斷力,如果你能把住脈搏,順勢而為,那么在仕途上就很可能會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