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軍情
可惜,他步入仕途不久,天下漸亂,時任石艾縣令的殷開山別無選擇,投在李淵門下,任職大將軍府掾,也是李淵倚為心腹之人,后加光祿大夫。
和其他太原舊人不同的是,殷開山性情頗為隨和,既輔佐過太子李建成,又在李世民麾下任職過,但都是恪盡職守,并無攀附之舉。
左右不靠,又頗有功績,在李淵眼中自然也就有所不同,所以隨著李淵稱帝,殷開山的職位是扶搖直上,雖不及劉文靜等顯赫,卻也不差多少,如今已為兵部尚書。
唐儉爭不過他,那簡直就是理所當然之事。
只是殷開山身體向來不太好,在蜀中又受了重傷,如今臉色蒼白,氣息不穩,看著就讓人頗為懸心。
此時殷開山瞅了瞅沉默不語的秦王,只稍一沉吟,便開口道:“前些時屢屢從河邊調兵西去,看來有所不妥,李定安,虎狼也,一旦察之動靜,必趁隙來攻?!?br/>
“再者,其軍與我咫尺之近,只需揮軍渡河,幾可長驅直入,臣以為,不得不防,應暫緩調兵之舉,以觀動靜?!?br/>
話音方落,李世民已是搖頭道:“潼關,馮翊,韓城幾處,陳兵十數萬眾,數載之間無有寸進不說,還累損士卒,如今逃卒漸多,再要僵持不下,恐生劇變……”
“今世充已亡,余者惶惶,東都在望之際,李定安怎敢棄河南于不顧而來與我糾纏?不然,竇建德,蕭銑兩人豈不成漁翁之勢?”
說到這里,李世民面前父親,肅容道:“李定安兵勢之銳,亙古鮮見,今又北連突厥,其勢已成,去歲王世充敗亡,竇建德,蕭銑皆有意于河南,為何至今未有動靜?為李定安兵勢所迫,不敢妄動而已?!?br/>
“如此聲勢,假以時日……今即不能與之為戰,不若先定蜀中,再圖蕭銑,到時以勢凌之,或有小挫,也無礙于大局……此乃龍蛇之爭,不求一時之短長,還請至尊三思啊。”
李淵擰眉不語,殷開山卻是撫著胡須繼胡須繼續堅持己見,“殿下所言或有道理,可一旦李定安舉兵來犯,我卻還三心二意……也不需怎樣,只馮翊,韓城任一處所有疏忽,到時長安震動之下,怕是難以收拾吧?”
李世民笑了,若說殷開山跟談詩論畫,李世民自忖是要退避三舍的,可談論軍事,哼,他李二郎還真就沒怕過誰。
“尚書即掌兵部,應知潼關守軍七八萬,雖說……嗯,卻也乃精銳無疑,馮翊有襄邑郡王坐鎮,領兵三萬余,韓城有侯將軍,兵有一萬余眾,其中多為西北從征薛仁杲者,三處互為援應,尚書以為,多少兵馬能破馮翊,韓城?”
說到這里,其實殷開山便不該開口繼續爭辯了,可他瞧了瞧一直沒說話的皇帝,再看看對面坐著的唐儉,心中暗嘆一聲,卻是又道:“兵者,先取其勢,再曉以戰,一如殿下所言,李定安連戰連勝,兵鋒所至,竇建德,蕭銑盡皆震懼,頓兵不前,此為勢也?!?br/>
“若以此強勢之軍渡河,若不能嚴防死守,馮翊,韓城之軍可能當之?若不能,豈不……”
沒有必要爭論下去了,李世民瞥了一眼殷開山,暗道了聲可惜,這人很有才能,只是太過固執迂腐,不能全心為他所用,他又抬頭看了看老態畢露,卻還在猶豫的父親,心中不由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