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書院(二)
至于科舉,察舉之爭議,現在說來還為時尚早,這應該只是做些準備,或者是試探之舉,不算什么,畢竟做的如此之隱晦
做好了心理建設,封德彝心說,俺也這么大年紀了,您能不能讓咱少經些風浪?上次折沖府設學堂的事情,就惹得很多人不高興了,這次又要去整飭國子,建什么書院,唉還真是能者多勞啊。
事情也就這么說定了,國子監原歸太常寺和少府共管,后來在大業年間獨立了出來,人也多了不少,但重要性好像卻不如開皇年間了。
也正是在大業年間,國子寺成為了國子監,其中教授的學科為國子學,太學,書學,算學,四門學五類,算是朝廷培育賢才的一個機構。
這在李破看來其實很無謂,一個國子監一年招收數百人入讀,十年也才數千人,幾乎全被貴族所壟斷,和后來的教育機構比都沒法比。
可以說,自秦漢一直到如今,國朝的教育事業并沒有太大的發展,知識壟斷的現象反而越演越烈。
就說跟他起家的那些人吧,里面有九成都是文盲,連個大字都不會寫,剩下的一成還有九成是識字,但沒讀過幾本書的。
后來進了晉陽才算有所改觀,因為晉地的門閥中人終于紛紛來到了他的面前,又有王裴這樣的世族門閥加入其中,即便如此,他還是能時常感受到人才的匱缺。
到了長安,人才終于算是多了起來,隱約看到了些競爭,可照著后來還是差的遠了沒有競爭,哪有進步?
這是自古以來顛簸不破的道理,所以必須在選材上下工夫,只是天下還亂著,不好大張旗鼓,只能試試探探的小打小鬧。
&r /> 等滅了蕭銑和竇建德,一些事就必須提上日程了。
在這方面,他確實要感謝一下楊堅父子的努力,才沒讓他這個后來者成為開創先河之人,不然的話,他不知道自己得少活多少年。
如今雖然艱難了些,可有先例在前,受到的阻力會減輕許多。
他確實和楊廣不一樣,人家楊廣事事爭先,就想做開天辟地第一人,他卻只想拾人牙慧,真是小家子氣。
所以說他對國子監并不怎么看重,長安書院才是重點,辦的差不多了,也就還有洛陽書院,晉陽書院嘛。
而且他在云內和晉陽時其實都做過類似的事情,只是不成規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