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授意
李破扭頭看了看魏征,雖然天色漸暗,看不太清,他也知道這廝正在愁眉苦臉的琢磨著怎么推卸掉責任。
魏征是河北人,更是后來人們推崇的初唐名臣之一,而且是極為特殊的一個,以錚諫聞名于世。
可自從這廝歸順以來,懶懶洋洋的明顯一直是躺平狀態,抱緊了元朗的大腿就不打算再撒手那種,不但成了元朗那廝的老師兼幕僚,還想跟著元朗一起進到門下省任職。
元朗被李破一腳踢出了長安,這廝失了靠山,在諫義大夫的位置上做的很不開心,竟然還能在太極殿中走神……
也不知道是打開方式不對,還是李世民用人之上確有神異之處,反正這廝現在在他李破身邊是看不出有名臣的潛質,更像是混日子的油滑之徒。
既然你踹一下動一下地方,那咱就使點勁,李破有些氣惱的想著,嘴上則道:“你可與孫伏伽,高士廉,牛行遠等人商量一下再行進諫,這點事還得朕來勞心費力,要你們又有何用?”
這話就有點重了,而孫伏伽,高士廉,牛行遠,加上杜正元,高季輔等人,不是諫義大夫就是御史,都是朝中的言官。
孫伏伽是魏征的半個老鄉,河北人,以前在萬年縣任法曹參軍,李破在萬年縣駐足之時見了一面,覺得其才識過人,入長安之后晉其為刑部主簿,年初時又入中書為右諫義大夫。
此時這人正在為科舉選材奔走,是重開科舉之議的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
這顯然和其人的出身有關,不是世族中人,對科舉制度自然是持著熱情擁抱的態度。
高士廉是洛陽世族的代表人物,出身渤海高氏,蕭銑降人,降唐之后便留在長安,與孫伏伽等人同為中書言官。
他的關注點和孫伏伽不一樣,現在正積極參與到修訂唐典的事情當中。
牛行遠,高季輔等人則在御史臺任職,這才是正經的朝廷言官,其他事務都是他們的副業,彈劾百官才是他們的主要職責,而且不會為三省高官所左右。
這些人都有著糾察百官,肅正綱紀的職責,如果能一同上書言事的話,即便三省高官也不得不重視。
當然了,這種情況并不多見,言官意見一致,不是大勢所趨,就是有人授意,不然就說明朝中的政治架構出了問題。
這句話出口,魏征便再不敢猶豫,腦筋立馬全速運轉了起來,“此事看似不大,卻與天下讀書人息息相關,不能不慎。
臣以為當先在小處著手,不如使人如使人定制奏章范本,再錄入唐律之中,若反對之聲不大,再以國子,書院等處試行,到時讀書之人自會予以品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