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杏林
當過官的人都知道這種情況有多不美妙,也就不用多說了。
馬周還在之后了解了一下國子監(jiān)的情況,覺著孔穎達在國子監(jiān)的日子不多了,那是個養(yǎng)老之處,非是賢才安居之所在。
而且隨著長安書院的崛起,國子監(jiān)那笨拙而又遲緩的動作,已無法適應唐初日新月異的變化。
也許國子監(jiān)現(xiàn)在唯一的職能就只剩下了拉攏貴族門戶而已,且效果不彰。
不然的話長安書院那些人也不會想著把國子監(jiān)并過去,而現(xiàn)在新任長安書院祭酒蓋文懿正是出身國子監(jiān)。
他和兄長國子監(jiān)司業(yè)蓋文達都是關西文壇中人,廣有才名。
雖然他們和孔穎達都是出自當年的天策府一系,可他們和孔穎達的關系不好說,不然的話,孔穎達在國子監(jiān)受到排擠冷落,他們兄弟又怎么會視而不見?
所以馬周覺得自己要早些動手,如果能把果能把孔穎達這樣的人延請到長安海事學院坐鎮(zhèn),那可就美了
馬周瞅著孔穎達眼饞的不行,可他也知道,孔穎達到了長安海事學院用處不大,就如坐在廟中的泥胎,起到的就是一個宣揚名聲的作用。
千金買骨,不外如是。
杏林之間的小道曲曲折折,看上去就知道是新修的。
轉(zhuǎn)了一個彎出去,眼前豁然開朗,一片平整過的空地之上,是一座新建的屋舍,新鮮的瓦片在陽光下反射著光芒。
杏林宴自然不可能是露天的燒烤聚會,朝廷準備充足。
在一些多愁善感的文人眼中,也許微雨的天氣會更有氛圍。
像李義琰就抬頭看了看天,微有遺憾。
引他們過來的人很客氣的笑著問道:“兩位進士來的早些,是想就此入座,還是先在周遭轉(zhuǎn)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