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2章準備
隨行的羽林軍有四千多人,加上沿途等待隨扈的,到了地方差不多有一萬人上下,對于皇帝出行來說,這點人算是少的了。
當然了,危險還是存在的,對突厥人怎么防范都不為過,所以東西方向,靈州總管薛萬均,代州行軍總管屈突通,甚至是遠在河北的幽州總管宇文歆,都會率軍前壓,觀看突厥動靜,隨時準備做出反應。
駐守在朔方,榆林沿路的唐軍將士,一部分精銳會加入到皇帝北行的隊伍當中,另外一部分則遠遠跟隨,隨時準備接應北行隊伍后撤。
也就是說,皇帝還沒有從長安啟程,北方和突厥接壤的幾千里的邊境線上,便已經緊張了起來。
而突厥人同樣不會容許他們的可汗輕身犯險,一個個強大的突厥部落,紛紛趕著牛羊南下,在靠近大唐邊境的草原上駐留下來,一邊放牧,一邊默默的遙望著南方那綿延如巨蟒的山林和長城。
東北部的契丹,奚部,靺鞨等部族都感受到了緊張的氛圍,不顧牛羊還很瘦弱,扔下自己選好的草場,向北遷移。
他們自然大多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好在沒有受到可汗的招募,不然這些部族都將成為南下大軍走在最前面的炮灰。
前隋時,突厥和前隋再加上個高句麗,把東北的部族分成了三份。
當年楊廣征伐高句麗的時候,百萬大軍當中就有很多應大隋皇帝召喚前來參戰的契丹人和奚人,還有一些靺鞨野人也來湊熱鬧。
他們也確實看了一場大熱鬧,楊廣對他們不錯,沒有在進行消耗戰的時候讓他們上去攻打遼東城。
等到撤退的時候,那些部族的家伙也紛紛回去了自己的部落,并把楊廣的糟糕表現帶回到了家中。
于是楊廣第二次出征的時候,這些部落就不搭理他了,后來更是紛紛投靠了看上去更為靠譜的突厥。
在中原戰亂的初期,他們為配合始畢可汗的南下戰略,對幽州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襲擾。
當時李破率軍走飛狐道,東出涿郡的時候,羅士信,劉敬升等人率突厥降人在飛狐口的黑石嶺下,殲滅了一萬多人的奚部大軍。
那些來犯的草原部族,其實就都是投靠了突厥的東北部族。
后來東方汗阿史那多聞之所以產生了自立之心,其實也源于東北的這些部落讓他的實力迅勐膨脹的緣故,再加上河北的很多前隋守臣紛紛率部北逃,讓突厥的東厥的東方諸部更增聲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