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
“典故?”韓圭冷冷一笑,說道,“明人面前不說暗話,你很清楚,即便是周相,心里也不希望看到狼狽逃到潤州的那位下場太過慘淡,最好還能勉強維持住朝廷的體面——因此,使君為了照顧周全,才給你們開出如此優渥的條件,但說實話,潤州是不是血流成河,那位會不會死于亂軍之中,以及葛家、羅家、晉家、高家、羅家一個個是不是滿家抄門、誅連九族,童稚一個不留,魏公覺得我們真的關心嗎?”
“韓郎君不說出你們真正關心的,魏某怎敢入彀?”魏楚鈞瞇起眼睛,看著韓圭問道。
“遷都襄陽!”韓圭說道。
“遷都襄陽?”魏楚鈞吃了一驚,狐疑的打量了韓圭兩眼。
襄陽原本就是汴梁淪陷之后,第一次遷都所在,之后乃是為了更好的組織江淮防線,抵御赤扈人從東路大舉南侵,建繼帝才力排眾議遷都建鄴的。
對京襄來說,接下來即便成功將紹隆帝接回建鄴,值戍宮禁的宿衛都用上京襄嫡系兵馬,但建鄴距離京襄的核心之地南陽府治泌陽還是太遙遠了,但凡有什么風吹草動,傳訊都需要五六天。
襄陽距離南陽府治泌陽城僅兩百余里,將紹隆帝軟禁于襄陽城里,京襄才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將紹隆帝關入京襄掌控的牢籠之中。
還有一個就是都城在哪里,頒傳諭令、調度諸路監司錢糧兵馬的中樞就在哪里。京襄真正想要較為徹底的掌控諸路監司錢糧兵馬的調度,乃是掌控諸路監司及州縣官員的任命、推行新政,這個中樞當然是近在咫尺更方便控制。
換作其他人,或許此時已經信了韓圭的說辭,魏楚鈞卻是不信韓圭會輕易將京襄的底線吐露出來,蹙著眉頭,說道:
“無論是將陛下接回,還是新立幼帝,遷不遷都,都不過是京襄一言而決之之事。我也相信當下之局勢大體已在京襄的掌控之中,但此時一定要說還有什么事情,是京襄不能完全掌控的,大概就是三千禁衛武卒走投無路,執意不將陛下交出來,京襄也會束手無策吧?京襄謀算再深,即便此時表面上看去全無痕跡,但也不可能瞞住天下那么多明眼之人……”
“哈哈,”韓圭俯仰而笑,朝魏楚鈞說道,“我就說魏公是聰明人哉,但魏公還是不要說忘了,這也是使君仁慈,不想節外生枝。倘若不然,也僅僅是拖延三五年渡淮北伐而已,我們是等得起的……”
紹隆帝與汪伯潛、羅望、晉莊成等人出京,倘若最終能成功將“紹隆帝”解救回來,無疑是最為完美的結果。
一方面坐實汪伯潛、羅望、晉莊成“謀逆劫持”的罪名,完美掩蓋掉京襄一系列的算謀,同時也徹底解除紹隆帝身邊潛邸系的勢力,由京襄一系的人馬出面“侍衛”紹隆帝及宮禁進出。
也唯有如此,才能將對天下的驚擾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時事情解決如此順利、快速,也將令赤扈人無隙可乘。
然而走投無路的禁衛武卒,是最容易失控的,即便用重兵將其重重圍困于丹陽城里,但也很難說成功將“紹隆帝”解救出來。
紹隆帝一旦“不幸”駕崩于潤州,后續的問題就會麻煩許多。
首先,京襄再強勢,這些算謀進行得再隱蔽,也無法瞞過天下所有人的眼睛,堵住天下所有人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