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智能美膚
喬布斯又要求iPhone盡可能的小巧,最少要比傳統的功能機輕薄小巧一倍左右,這樣反倒是進一步壓縮了手機內部的空間。
這樣一來就給iPhone的設計師們構造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那就是他們找不到能夠自由安放電池的位置。
傳統的功能機其實就是在手機中放置一個電池框,然后再往電池框里面裝電池,如此一來就必然會占據手機內部海量的空間。
而且功能機的鋰電池厚度本身就非常的極厚,一般來說都在5毫米以上,而一些國產山寨機的電池厚度甚至能夠達到10毫米以上。
如果再加上一個電池框的話,那厚度能夠直接增加到8毫米到15毫米左右。
這是在當時鋰電池的蓄能技術不合格,能量密度極低的情況下,只能夠采取增加電池體積的方式來提高電池的容量。
但是這對于設計厚度只有11毫米的iPhone來說,絕對是一個無法接受的厚度。蘋果的工程師們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徹底取消電池框,同時將電池的體積縮小到極致,最終成為手機內部的一個元器件安放在手機中,實現iPhone手機的厚度縮小。
而除了最大的空間因素之外,還有另外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手機整體的密封性,以及緩存方面的問題。
密封性很好理解,如果加一個能夠自由開合的電池框,就必然會導致手機內部出現很多的通道,讓外部的空氣和水分可以進入手機內部,進而造成手機性能的下降。
至于緩存問題,這是因為智能手機內部有很多元器件是需要持續的電力供應的,比如內存或者硬盤啥的,他們其實是需要持續的電流來維持數據的存儲。
可如果電池長時間離開手機的話,后面就會造成一部分數據丟失的情況,所以如果直接設計成手機電池無法離開手機,那就能夠一直利用手機電池的電量來維持手機的各種數據緩存了。
在這諸多因素的影響下,iPhone最終選擇了無法更換電池,用戶只能夠一邊拿著手機一邊充電的設計。
至于后來的安卓手機,也同樣面臨著這些設計問題。既然有iPhone在前面擋著,那他們自然就可以毫無顧忌的跟上,紛紛有樣學樣的,學著iPhone手機取消了可更換電池的設計,最終導致未來所有的智能手機都變成了無法更換手機電池的模樣。
以至于最后很多用戶都習慣了這種反人類的設計,還反過來為這種設計辯護,說這種設計高端,簡約,充滿了科技感,是偉大的科技設計。
這已經不是大象嘴里面吐狗牙了,這完全是從嘴里面拉彩虹屎了。
而飽受電池斷電痛苦的黃老板,在天宙終端的設計上,自然是要求自家的設計師全力規避這種狀況,甚至為此不惜投入上億的資金來研究替代方案。
于是最終這種能量密度比世界上最優秀的鋰電池還要高上1/3,從而極大的縮小了體型的充電鋰電池登上了江南集團的產品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