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弊病,也是命運
靈體才是生命的本源。
而人工智能,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生命體,它們只是一種通過大數據和強大運算能力來滿足人類需求的工具。
盡管人工智能已經實現包括自我學習、自我優化和智能決策等能力,這些只是程序設計和算法運行的結果,即便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類的思維和行為,但它們始終受限于程序編寫者的設定和數據輸入,缺乏對自身存在和意義的深刻理解。
天庭決定引入人工智能的初衷,是讓這種技術應用于生產生活之中。
讓人工智能扮演輔助和服務角色,為人類提供高效的計算和決策支持。人類依然是掌控者和決策者,而人工智能則是人類智慧的延伸和工具。
可隨著這項技術的民用化,加上量子脈動近乎無限的數據支撐,等離子能源無限充能。
讓這項技術,向著不可控的方向越走越遠。
起初,人工智能在工業生產和總成控制中大放異彩,不少人類的工作被程序取代,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則不斷降低。
接著,機械技術與人工智能完美結合,家用機器人、智能磁浮車、警衛機器人、中小型智能機械相繼問世,在享受智能機器人所帶來的便捷高效的同時,人們也很快感受到了壓力,因為和這些永無休止的機器相比,普通人根本毫無優勢可言。
于是,一種失落的情緒在人類社會中快速蔓延,不少人開始對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意義產生了懷疑。
恰恰在這個時候,納米生物技術也進入民用階段。
外表和觸感幾乎與人類沒有差別的伴侶機器人很快問世了。
比真人更懂你,比真人更愛你,比真人更聽話,比真人更有感覺......
大量處于頹廢狀態的人類,開始沉迷于對這些看上去像人的機器,宣泄著自己的欲望,日復一日,夜復一夜。
曾經,游戲是推動硬件更新換代的主因,而色情,則是推動互聯網全面發展的基礎。
伴侶機器人也是如此,為了彌補人們的空虛,為了滿足人們的欲望。
各種技術和產品層出不窮,迭代創新速度堪比火箭升空。
通過納米生物技術與量子脈動的連接,主人可以為自己的“伴侶”更換長相、身材、穿著、聲音、性格甚至性別,還能通過付費解鎖一些明星套餐,特殊能力和高難度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