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大法則
有的同學問道:“怎么才能保持包容心態?或者說,給自己一個接受錯誤答案的理由呢?”
“生活中很多案例,貌似就不適用這種容忍錯誤答案的情況出現。”
“比如,價值觀的沖突。很多人看過或者聽過《三體》,對其中的黑暗森林法則深信不疑,甚至以此來當做處事準則。”
“事實上,與之類似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當做人生信、條行動準則的人,大也有人在。再比如,隨處可見的利己主義,有的人真的能自私到發指。”
“那么與之相對應的,必然有人極度反對與厭惡。”
“套用【知識溝】中提到的允許錯誤選項,就應該包容認可利己嗎?那價值觀不就崩了嗎?”
“再比如,一個信上帝的去包容一個異教徒,那還有信仰嗎?”
女生想了想,正好桌上有一本她正在看的二次世界大戰方面的書籍。
接話道,“對呀,讓中國人包容一個侵華戰犯?這樣的錯誤答案反正我是說什么也不能認同的。”
只見齊磊點了點頭,笑道,“這世間,本來就沒有哪個道理是可以解釋所有問題的。不然的話,哲學也就沒那么難學了,傳播學也就不是一個深奧的學問了。”
“但是,其實也不用困惑,可以試著尋找本質,也就是底層邏輯。”
突然站起來,去講臺后面拿出兩本書。
對著那個女生笑道,“說起你提的這個問題,最近我還真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拿起其中一本書,在眾人面前晃了晃,是華樂師范特聘教授劉擎寫的《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
“劉教授在書中引用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愛國到底是不是一種美德?”
眾人一聽,面面相覷,第一反應是:這還用討論嗎?當然是!
齊磊則道,“確實,對很多人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于不愛國,或者抱定理性思維,理性到可怕的人來說,這還真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