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神人唐小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1978年刊登在光明日報上的評論員文章,從中我們總結出一句可能是幾十年間,對中國影響最為深遠的至理名言:實踐出真知。
很多人并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意味著什么。
更不知道,它代表了這個國家的速度、制度,以及思維方式。
說直白點,改革開放一部分是借鑒了西方的發展經驗,但不是完全照搬。中國國情和中國文化,使得我們注定無法完全按照西方邏輯生存。
于是,另一部分的發展思路從哪來?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唄!
可是,摸著石頭過河,還要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摸不準怎么辦?沒人敢下河怎么辦?以及萬一走錯了,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給出了答案。
這句話,給我們的發展注入了最底層的邏輯和活力。
讓大伙兒有了“做了再說”的底氣,有了“錯了就改”的勇氣,更有了“特事特辦”、“急事急辦”
的能力。
可別小看了這幾點,放眼古今,全世界的政權和政治體制,幾乎都不具備這種隨著時間而靈活變通的能力,更不具備敢于承認做錯了的勇氣。
這對一個國家,尤其是高速發展、瞬息萬變的國家來說,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舉個例子,干萬級別的城市,因為一場流行病毒封起來,生產、生活都按下了暫停鍵。放眼人類史,
你也找不到先例,沒有經驗可以借鑒。
而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不但沒有先例,而且誰也不敢保證這么做之后,能不能成功,還有要封多久的問題。
這些都是未知數,怎么辦?
那就先做了再說!
然后,你就看到了中國人的實踐能力,向全世界展現了一場,從頭到尾沒有任何經驗,卻無比精準的千萬人級別的社會模型。
而其它國家,即便是全程現場直播,把作業本都懟到你臉上了,你都抄不去,甚至是根本不敢抄。
因為他沒有這么靈活的應變能力,更沒有人敢為這場千萬級的靜止城市承擔責任。
有人說,別人學不去是沒有中國的制造業能力,也沒有中國的物資供給能力,更沒有中國人的對丫情的重視程度。
扯淡,都是借口!
別人就不說了,米國人的購買能力、發達的運輸網絡、全世界養著他一個國家的霸道,振臂一乎,我要物資,要糧食,要支援,誰敢不給他?
背靠楓葉、歐洲和傻奧三大后院,他沒這個抗丫能力?
至于國民重視度,那就更扯了。老百姓重視與否取,決于政府的宣傳和重視度。政府有一百種方法讓老百姓動起來,只不過他們不往那個方向引導罷了。
還有說米國人沒存款,封家里就沒飯吃的。
呵呵,這個時候,怎么不說米國人比中國人有錢了?中國老百姓都扛得住,他們怎么就扛不住呢?
退一萬步說,就算扛不住,那每個星期按人頭發錢,上千米元的發都沒問題,發點生活物資發不了嗎?
根本原因還是,誰來承擔這個責任,誰來面對選票壓力。
誰能把醫療、運輸、物資供給、治安需求、國家機構、州機構、金融體系、新聞體系、水、電、氣、
暖,這些復雜的系統協調起來。
但是,這些中國都可以,中國的所有社會運行體系,除了體制的統一性之外,幾乎都適應了這種臨時生變的應急反應模式。
所以,不管多大的事兒,也不管多小的事兒,只要有明確的指示,都能放得開手腳。
同時,像這種事后總結經驗,然后馬上將之轉化為社會治理經驗的,也已經成為了常態。
也就是說,夏普來中國轉了一圈兒,折騰了半天,其核心價值還不是把這個人留下了,更不是從他身上得到了多少秘密。